趙明娟
摘要:合作學習法并不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影響之下,合作學習法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應用也變得更加廣泛。文章主要針對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進行研究,提出了合作學習法的具體運用策略。希望本文的寫作能讓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小學數學;新課程
何謂合作學習法呢?所謂的合作學習法是指教師將同學們分為若干個小組,引導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同學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一件有力法寶。近年來,我一直不斷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踐行合作學習法,對于合作學習法的運用亦有很多體會,主要如下:
一、科學分組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法,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全班同學進行科學分組。在合作學習法的踐行初期,一般以座位為基準,可以將同桌2人分為一個小組,也可以將相鄰座位的四人分為一個小組。這樣的分組方式較為簡單,其優點是便于同學們在課堂中快速、方便地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一段時間之后,我會適時地將小組內的成員進行調換。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小組合作學習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不至于讓小組合作學習陷入枯燥。
在具體的合作學習法的運用過程當中,分組也需要靈活對待。例如,執教“乘法口訣”一課的時候,我將同學們兩兩分為一組,讓小組內的同學相互之間進行背誦監督。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乘法口訣不需要太多的探究,僅僅需要將其背誦下來就可以,因此兩人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就已經足夠了。而在執教“混合運算”的時候,欲對下面問題進行探究:①54 ÷ 18 + 41 × 3 = 3 + 41 × 3 = 44 × 3 = 132( );②16 × 5 - 80 ÷ 16 = 80 - 80 ÷ 16 = 0 ÷ 16 = 0( );③640 + 360 ÷ 60 + 40 = 1000 ÷ 100 = 10( );④5 × (825 - 115 ÷ 23) = 5 × (825 - 5) = 5 × 820 = 4100( )。我則將同學們四人分為一組,這樣便于對更加復雜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所以說,合作學習法的分組方式應靈活對待,不應陷入死板。只有做到靈活對待,方能更好地體現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適時引導
合作學習小組確立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相關的數學問題要求同學們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一般意義上來說,只要同學們的小組合作學習較為順利,我們教師則不需要對其進行任何指導。但是事實往往并不是如此,教師之所以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是因為該問題較為復雜,且運用一個人的智慧往往很難獨立有效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同學們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此時就需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的適時引導,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讓同學們完全地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能任由學生發展,而是應該適時介入,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從而讓小組合作學習呈現出更高的成效。
三、科學評價
教學離不開評價,對于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來說,也同樣離不開科學評價。在合作學習法的運用過程當中,我非常注重教學評價的運用。由于我科學評價的有效運用,亦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同學們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執教“乘法口訣”一課的時候,我將同學們分為兩兩一組相互監督背誦乘法口訣。在此之后,我還組織同學們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看哪個合作學習小組能夠更快、更準確地背誦出乘法口訣。活動完畢之后,我這樣評價說道:“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都不錯,大家通過合作學習快速將乘法口訣背誦下來,這一點是老師沒有想到的。不過,還有個別小組的表現并不是很好。希望你們課后繼續進行合作學習,相互監督,爭取明天就可以將乘法口訣背誦下來。”聽到我這樣說,同學們都非常開心。這其中既有表揚,也有批評,也能夠讓所有同學信服。
除此之外,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特別好或者特別差的同學,在評價當中也要重點突出,不至于讓表現好的同學受到忽視,表現差的同學存在僥幸心理。另外,我們還可以適當結合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的方式對其進行評價。評價方式要全面,不應單一。
四、結語
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成效在此不需要進行過多論述,因為這一點在很多文獻研究中已經得到充分的論證。我認為,只要做到科學分組、適時引導以及科學評價,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一定會呈現出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