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下,美術學科被賦予更深刻的含義和多重功能,如何提高美術教育的有效性成了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點課題。簡單介紹個性化教育的概念和優勢,并詳細探究這一模式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實際應用,希望對開展自主高效的美術課堂有所裨益。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初中美術;應用;教學方法;簡述
立足社會的發展現況,如何尊重并保護當代學生的個性成了一個備受矚目的話題。現如今,美術教育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它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除了會作用于學生的美術技能、藝術素養,也關系到學生情感意識、學習態度、三觀的形成和發展,這就指出了美術教育的必要性。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創作氛圍,不得限制他們的思路和思維,應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基本導向,尊重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行為,以此為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和創造力的不斷提升。
一、個性化教育的簡述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等,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或方法進行教育,這即為個性化教育的概念。簡而言之,個性化教育是一種順應學生個性的教育模式。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個性化教育的優勢顯而易見,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自由獨立的學習空間,讓他們通過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所擅長的領域,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模式,以發展自我個性為前提去完成各項學習目標。
個性化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快速明確教學目標。美術是一門極具藝術性的課程,它側重于對學生技能與美感的培養,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階段所表現出的天賦或不足給予一定的指導,不斷開發學生的潛力,糾正學生在學習期間的錯誤,確保每名學生均可獲得良好的發展。二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從以往來看,我國美術教育的形式比較統一,教師并未過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無法得到盡情的發揮,而個性化教育則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的真實需求,從真正意義上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個性化教育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實際運用
(一)設計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個性化目標的設計是實施初中美術個性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的目標能推動各項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更好的保障。在實踐期間,教師可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低級目標是著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帶領學生深入分析美術作品的美感體現;中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讓學生針對不同的美術作品做出客觀且恰當的評價;高級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美術價值分析能力,使學生透過美術作品了解它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當然,這只是個性化教育的隱性表現,教師要更多地讓個性化教育外顯于美術課堂上,要尋求能凸顯學生主體性的路徑和方法,充分尊重并聽取學生的建議或想法,這樣才是真正符合個性化教育宗旨的一種做法。
(二)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教師應采取個性化的方法來實施教學,致力于開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讓學生從美術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樂趣,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美術素養。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作,將自己的情感或想法宣泄于紙張之上,促進學生充分展現自我能力和個性。舉例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蛋殼、落葉等,將這些物品作為美術創作的素材,挑選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個性化的創作。與此同時,教師應告知學生美術創作不必拘泥于形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繪畫工具,使他們的想象力躍然紙上,實現創作自由。
(三)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評價
基于個性化教育下的美術教學評價,教師要利用這一關鍵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雖然說美術創作應該給學生相對自由的空間,但很多學生往往會在這種過于寬松的氛圍下忘卻初衷,使自己的缺點完全暴露出來,繼而影響到整個課堂的秩序。因此筆者認為,要同樣賦予教學評價個性化的特征,棄用從前的計分制的評價方式,避免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造成限制。一方面,教師要重新規劃評價的指標,除了包括學生的考試成績,也要將繪畫能力、學習態度、創作能力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當中,增強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應同步啟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這三種方式,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高他們對美術的熱愛。
針對個性化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調整,給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能夠在美術課堂上發揮價值,從而增強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創作能力和美術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寇曉紅.個性化教育方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10):116.
[2]杜少波.個性化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