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于博
摘要:當前,生態環境問題一直是伴隨著社會發展進程中被重視與關注的熱議話題。綠色發展、綠色文明已成為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綠色發展理念在理論基礎、實踐方法、價值觀念上繼承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科學內涵,對當下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源泉,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生態文明 綠色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戰略思想,意在強調把注重人類發展與生態發展的平衡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既要注重實現人的發展,也要關注生態環境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理論指導源泉,堅持和發展科學的方式方法,以綠色發展作為創新型生活理念的關鍵,對人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實踐起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內涵
(一)人與自然之間的主體互動關系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何為主體,對于二者而言,首先,人類是自然界發展的其中一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即在自然大環境的孕育下才有了人類的發展。其次,人類生活生存發展所需要的一切條件也是從自然中獲得,沒有這個感性的外部世界,人類什么也獲得不到。最后,自然的發展形態有人類的參與完成。人作為歷史發展過程的主體,對自然加以改造、創新,最后的發展結果也會由于人們的主觀能動改造而形成。因此,自然界是人存在的主體,人是改造自然的主體,它們二者互為對方的主體,在生態環境中缺少哪一方都不會獨立存在。
(二)勞動為人與自然之間聯系互動的橋梁
人的欲望滿足與物質獲得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并且人的高級之處在于人異于動物而具備的主觀能動性。維系人類生存與外界取得聯系的紐帶是勞動,通過實踐活動,人類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或對于發展的需要對自然進行有意識的改造與創新。個人的發展階段,不論是外在的物質條件還是內在的思想精神的塑造也要通過勞動從自然中獲取而形成。因此,人與自然的聯系手段與中介橋梁是由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的方式。并且,只有通過有目的性、創造性的勞動,人們根據美的意愿和需要對自然和社會進行改造和創造。
(三)和諧共生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目標歸旨
自然與人所要達到的理想狀態不是要實現誰征服誰或者說是人類要征服自然的結果。在資本主義制度的不符合人性化的發展狀態下,環境惡化在于資本家不僅要壓榨奴役底層人民,還要為了利潤極力破壞自然,惡性循環不僅危害人的發展也造成環境污染,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人的發展不符人類存在的特征與意義,環境也遭到極大的破壞,物的發展超越一切、高過一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失衡。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社會下人與自然之間的理想狀態是既要實現人的的發展也要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綠色發展理念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思想
(一)理論基礎上繼承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
環境問題一直以來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關注點之一,不僅影響各國的長期發展,乃是全球亟需解決的熱點問題。綠色發展這一理念在理論上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首先,綠色發展的對象是對人與自然社會共同而言的。包含氣候變化發展、自然資源、動植物的發展即地球上一切生命體的發展。其次,綠色發展理念的效果而言,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作用是雙向的,結果也是相互的,人對自然的所做所為或自然對人類帶來的影響結果都會有相應的反饋之舉。綠色發展理念所要堅持的原則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誠待之,遵守大自然客觀發展規律,否則人類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反過來影響人類自身的發展。
(二)思想觀念上培育了人們的綠色環保意識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對生態環境資源的重新審視也是注重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關懷,“綠色發展是歷史規律與現實需求的統一”。綠色發展理念的實施,倡導人們健康文明生活,潛移默化的在思想觀念上改變了人們以往對于生活追求向往的態度與看法。提倡經濟低碳效能、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環保意識。首先,在思想意識上引導了人們的合理消費觀念。比如在實際消費中,很多人考慮的是物有所值而不再是因為追求攀比盲目過度的消費,對金錢和物有了理性的認識。其次,每個人會自覺的保護周邊環境,在心理上筑起綠色環保的意識圍墻。比如,對日常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共享資源的意識和對待其他生物的保護態度等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最后,企業生產和居民日常生活,在行為上節制了人們的鋪張浪費與過度消耗資源。不再以高調的鋪張浪費來強調幸福的滿足感,企業生產推行綠色生產模式,開發節能資源,實現經濟和生態的雙贏。進一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知、行相結合,從思想到行動做到綠色生產、文明生活。
(三)價值目標上豐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
綠色發展不僅致力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也注重人的發展,豐富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雙主體互動關系。在尊重大自然發展的規律下,既強調人類對自然的主觀能動性改造又重視環境對人的反饋作用。首先,將傳統道德倫理中“道義”精神貫穿于生態發展思想中。對于人們在與自然的索取利用過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引作用,繼承以義取利的正義道德精神,在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前提下平衡義利關系。其次,進一步融合繼承了“天人合一”的優良傳統思想。綠色發展僅僅圍繞人與自然命運與共的理念,自然的發展與人類的發展是相互的,尊重人的發展也尊重自然的發展,將優秀傳統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加以豐富完善,意在強調綠色發展理念不僅要實現人的健康全面發展,也要保護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精神目標上追求人與自然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三、馬克思生態觀指導綠色發展的現實建構啟示
(一)綠色發展理念順應時代發展的現實訴求
在當下社會,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滿足、精神享受的的同時也注重自我的滿足感與獲得感。在此過程中,生態資源成為索取代價,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得以健康運行的一項關鍵程序。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小到影響個人思想文明意識、行為活動、價值觀念的建立,大到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認識,進而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大集體的健康發展流向。因此,加強生態文明意識,引導綠色發展理念對于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對于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因此,一方面,政府、市場相關部門等要積極宣傳推進綠色發展進程,利用網絡媒介、社會實踐等形式將綠色文明發展理念滲透于民眾生活當中,全方位樹立起綠色文明社會理念意識。另一方面,社會群體、大眾成員要積極營造、建設文明化的生活環境,做到人人在思想上認同,在行動上認可。
(二)綠色發展理念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需求
綠色發展理念引入到生產、經濟、消費環節中可引導經濟的持久性運行。面對復雜的社會現實矛盾中,經濟利益問題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關鍵環節。一些企業商家肆意破壞市場公平交易規則、擾亂市場秩序等負面性社會問題,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阻礙。綠色發展不僅要體現在環境保護綠化、資源節能方面,也體現在經濟與生態的雙贏平衡方面。切實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矛盾,要把握經濟與生態效益之間的平衡,一方面,作為經濟生產工作,要從生產源頭上做到節能、節制,在源頭上嚴格把關,引進高新技術,開發創新型能源,堅持綠色、創新、發展的理念。另一方面,以低碳、節能型消費方式引領刺激企業市場的綠色消費,改進以往的市場經濟消費漏洞。合理規范消費制度與交易公平,以保護生態資源為底線原則,實現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雙向效益最大化,引領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綠色發展理念契合人類命運與共的價值目標
綠色發展創新和提高了馬克思生態觀的發展理念,在解決人與自然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為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關鍵性的理論指引作用。為了實現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為了實現社會的文明魅力,在五大發展理念中,生態文明是發展重點工作也是發展最高要義。既要守好生態發展底線也要守好經濟發展底線,以綠色發展的生態價值觀引領人們的綠色生產生活理念與綠色環保意識。一方面個,在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基礎上,把保護自然生態作為最基礎的道德體現,以道德提升個人修養,遵循“天人合一”的道德指引。另一方面,在自然、生物以及人類共存發展的條件下,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綠色促發展、促文明、促和諧。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是對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與繼承,為解決當下社會現實所面對的人與生態發展關系問題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思想與價值指引。不僅在理論上對于建設美麗和諧社會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思路,也在思想觀念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積極的精神引領作用,在實踐中推進了我們實現美麗中國夢的進程,堅持綠色發展的科學理念,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和諧生活畫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7-10-28.
[3]趙若璽,趙建軍.綠色發展:實踐指向與價值追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