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學前教育的前提,幼兒園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影響著學前教育。幼兒3~6歲的發展是迅速且至關重要的,這一發展階段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發育、規則意識的養成、個性的形成、學習掌握能力的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的拓展、創造力的發展,而這些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本文通過探索家園協同教育更深層次的內涵,分析在教育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而找到促進家園協同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家園協同教育發展,推動學前教育發展。
關鍵詞:家園協同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2-0002-02
引 言
家園協同教育屬于學前教育的一個分支,完善和發展家園協同教育對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家庭和幼兒園而言,家園協同教育是一個讓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同時受教育的過程,實施這一教育理念僅靠幼兒園教育或家長教育是不夠的,只有讓幼兒園和家庭相互聯系、相互合作才能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進,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家園協同教育雖然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但其實施方面依舊沒有得到大的突破。教師只有找到切實有效的策略,才能解決當前家園協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家園協同教育的發展。
一、家園協同教育的基本內涵
人類社會的三大教育系統按教育環境分為家庭教育系統、學校教育系統和社會教育系統。這三大系統相對獨立,但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某一教育系統的要素或信息進入另一個教育系統時,其與該系統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從而產生協同效應,影響該教育系統的功能,這種現象稱為協同教育[1]。家園協同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系統與學校教育系統(在本文內學校教育系統為幼兒園教育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兩者相互影響對方教育系統的功能所出現的現象,即家庭與幼兒園一起承擔教育幼兒的工作,在這一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合理分工來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當前家園協同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教育部在2001年9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標志著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綱要》中提出:家長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遵循尊重、平等的原則,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2]。這一綱要為家園協同教育在我國的實施和發展奠定了基礎。2002年,全面推廣并實施家園共育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了家園協同教育的發展。200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向全國轉發了教育部、中央編辦等十個部門單位制定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我國的幼兒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要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3]。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4]。這一系列綱要、文件的頒布體現了我國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視,但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家園協同教育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有待改進的問題。
(一)家庭方面的問題
1.家長對家園協同教育認識不足
家長作為家園協同教育的參與者,對家園協同教育產生影響。當前,很多家長對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必要性和價值的認知不夠。幼兒園每學期會不定時舉辦各種類型的親子活動,而部分家長會放棄參與活動或以應付的心態來參與,也不與教師或其他家長聯系,從而難以掌握幼兒的發展狀況,也難以了解其他相同年齡段幼兒的表現。
2.家長較缺乏科學的育兒觀念
部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認為幼兒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正確的幼兒教育是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5]。而家長往往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從成人的立場來教育幼兒,使幼兒教育成人化。
(二)幼兒園方面的問題
1.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不到位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學前教育的相關規定,但根據當前幼兒園的發展狀況,部分規定在實施上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幼兒園要通過提升辦園質量、提高教師素質、改革幼兒園教學模式等一系列方法來落實和實施相關要求。但部分幼兒園為保障幼兒園運營,尤其是民辦幼兒園,不進行改革,導致相關政策法規難以落實,影響學前教育的發展速度。
2.硬件設施和物質條件不完善
開展家園協同教育,不僅要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活動也是促進家園協同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開展親子活動需要幼兒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物質條件和完善的硬件設施。近些年,雖然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投入了相應的資金,但是有的地區仍然存在盲目開辦幼兒園的情況,沒有完善的條件就開辦幼兒園,這種設施不完善的幼兒園會影響到家園協同教育的發展。
3.家園協同教育經驗較為缺乏
部分教師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家園協同教育的意義,也就不能有效地將家園協同教育與普通教學活動區分開來,從而導致所開展的家園協同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教師與家長的聯系不夠密切,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體,與家長進行交談時處于主導地位,只是一味地教育家長應該怎么做,而當幼兒出現問題時卻讓家長自行解決。教師的這種錯誤認識和行為阻礙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順利交流,不利于家園協同教育的發展。
三、家園協同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觀念提升責任感
幼兒教育要實現幼兒的和諧與全面發展,離不開“兩個教育者”,即幼兒園和家庭的密切聯系與協調一致的配合。家長只有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作用和責任,明白自己對幼兒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且巨大的,才會注重家庭教育。同時,家長形成了教育責任觀念,才能在幼兒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而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此外,家長也應認識到自己對幼兒的教育是有限的,明確家園協同教育的內涵,認識到家園協同教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交流,只有加強與教師的交流,真正實現家園共育,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6]。
(二)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發揮其職業優勢
家長從事的多種職業可以成為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優勢資源[7]。幼兒園經常開展消防安全、認識職業類型、急救安全等活動。幼兒教師在開展這類活動時如果只利用插圖或多媒體對幼兒進行知識教授,就會使活動過程枯燥乏味,但如果發揮家長的職業優勢,讓從事相關職業的家長入園,配合教師共同教學,會使教學活動更加有趣,提高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用管理來提高活動質量
幼兒園要加強對家園協同教育的管理工作。第一,完善和落實教育政策法規所提出的要求,創建家園協同教育的專屬網絡,在幼兒園微信公眾平臺中傳播家園協同教育視頻;第二,將家園協同教育作為教學活動融入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家園協同教育活動;第三,建立健全家園協同教育制度,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家園協同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第四,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質量,因此,幼兒園應注重教師的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更新教師的活動觀念與工作方法,讓幼兒園開展的家園協同教育活動更加專業化。
(四)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應自主提高家園協同教育能力,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園活動。家園協同教育活動不同于日常教育活動,教師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幼兒,還有幼兒家長,所以在制訂教育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征,還要考慮幼兒的家庭環境因素,從而制訂出既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又能夠兼顧家長特點的教育目標。在開展家園協同教育活動時,教師還要注意利用多種資源,創新活動形式,提高自身對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和現場控制能力,保證家園協同教育活動順利開展。
結? ?語
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也不等于家庭教育,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協調一致,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家長、教師、幼兒園和社會要通力合作,只有各方都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讓家園協同教育得到真正的改革,進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茍蘭梅.幼兒園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20,18(22):125-126,129.
[2]劉偉民,孫珊珊,王秀琴.家園共育中家長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03):94-98.
[3]陳亞.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25.
[4]陸燕燕.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名師在線,2017(11):90-91.
[5]吳雪丹.淺談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6):266-267.
[6]張鑫.家園共育中家長邊緣性參與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7]相瑋,王穎.家園共育背景下的學前教育研究[J].科技資訊,2020(03):220-221.
作者簡介:馬煜(1992.1—),女,回族,甘肅天水人,碩士學位,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