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國制瓷業發展到清代“唐窯”時期,取得了絢爛的成就,尤其在仿古瓷器、轉心瓶等方面,瓷器品種繁多,珍品層出不窮,進一步鞏固了景德鎮瓷都的地位,使它不僅成為御用瓷器的生產地,更是世界瓷器的生產中心。
關鍵詞:清代;乾隆;唐英;仿古瓷;轉心瓶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我國制瓷工藝的高峰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景德鎮御窯廠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古銅瓷器考》中稱贊這時的制瓷業為“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燒造瓷器品種龐雜,瓷器精品不勝枚舉。唐英,字俊公,1682年生,自號蝸寄老人。雍正六年(1728),唐英駐景德鎮御窯廠任協理官,自乾隆元年(1736)起,管理淮安關及九江關并兼理窯務,共計20余年。在管理景德鎮御窯廠時,唐英致力開展制瓷工藝與技術的研究,推動了制瓷業的創新與發展,獲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瓷器發展到“唐窯”時期,堪稱集歷代瓷業制作之大成。
1 發展仿古瓷
“唐窯”繼承“年窯”已取得的仿古瓷成就,繼續制作仿古銅器的鼎、爐、尊等,仿漆器的盤、海棠式洗、盒等,仿歷代名窯,比如仿宋瓷,多以仿宋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為主;仿明瓷,以仿永、宣、成化青花與斗彩為主;只要是歷代著名的瓷器,都對其形制進行追仿,制作仿古瓷。經唐英的苦心鉆研,景德鎮御窯廠在仿燒宋鈞瓷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將歷來被視為造化、天工的恩賜的“窯變”作到“人工故意制成”(圖1、圖2)。
2 研制新造型
“唐窯”器物造型繁多,其中生活器具、文具、玩賞品、陳設品等均有,唐英和助手老格共同研制出極具特色的鏤雕瓷,將景德鎮制瓷技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鏤雕瓷是在瓷胎上雕鏤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案,采用鏤空與雕刻的技法,通常又被稱為“鏤花”或“通花”。
鏤空轉心瓶和鏤空燈罩、香薰、花籃、冠架等器物的制作,表現了“唐窯”制瓷工藝在器物造型上的創新。轉心瓶為乾隆時的創新品種(圖3、圖4),中部鏤空,上下互不相連,可作微小移動,但不能拆開,這種工藝被稱作“交泰”,寓意“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經查唐英奏折,得知乾隆八年(1743)督陶官唐英和協造之催總老格曾“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等共九件,謹恭折送京呈進”,轉心瓶造型新穎奇巧,工藝水平極為高超。
3 彩、釉的新應用
“唐窯”在彩、釉的裝飾效果上也多有創新,一方面是可以在同一件器物上施用多種彩繪,同時還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多種制瓷工藝,其中包括高溫、低溫釉、釉上釉下彩繪等,集中體現繁縟、細膩的藝術風格。各種釉彩大瓶是乾隆時期制瓷工藝的集中體現,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于一身,享有“瓷母”的美譽,其也展示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更是體現出“唐窯”在施釉彩方法上的創新和進步。
“唐窯”在彩裝飾效果上,創新使用了胭脂彩。胭脂彩是一種低溫彩釉,從西洋傳入我國,色澤雅致,顏色紅如胭脂,制作的方法是在釉中加入萬分之一的金配制而成。由于這種色彩略帶螺紅的色調,看起來很像紅胭脂,因而得名胭脂彩,或稱胭脂水。
在康熙時期,胭脂紅色在琺瑯彩繪中偶有應用,到雍正和乾隆時期,以單一胭脂彩作裝飾的器物開始出現,其非常名貴。乾隆款胭脂紅吉獸耳古尊(圖5),景德鎮窯制,通體造型古樸,器身用胭脂彩繪雜寶紋、回紋、蕉葉紋和蓮瓣紋等,是“唐窯”瓷器在器形和施彩方面創新與發展的實證。
4 中西結合的紋樣
清代瓷器上的紋樣以山水、人物、花鳥、寫意等較為常見,“唐窯”瓷器除了繼承傳統紋樣外,還受西方文化影響,出現了西洋人物、“洋花”等組成的紋樣,反映了陶瓷制作的中西文化交流。
此時中國瓷器遠銷歐洲,對外貿易中為了適應各國要求,開始吸收西洋文化的一些特點,同時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傳教士相繼來到中國,西方文化對外影響力逐步擴大,對制瓷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瓷器紋樣因而出現了許多西洋仕女等圖案(圖6)。“唐窯”中的部分瓷器,在造型、紋樣、釉彩等各方面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圖7),整體格調十分新穎。
5 “官搭民燒”的再發展
清代官窯瓷業在督陶官的有效管理下,取得了諸多重要的成就。督陶官唐英繼承了之前督陶官的利民傳統,主持“官搭民燒”制度再發展,不再強制民窯進行搭燒,御窯廠主要采用“與市賈適均,且格外加厚”這樣的方式,讓承燒窯戶獲得一部分酬勞,而且不管是上好的品質還是次品都給出了比較合適的價格,充分調動了民窯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官民互利。
唐英督造瓷器,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對制瓷工藝、器形、紋樣和制度等各方面進行了創新與發展,同時注意總結制瓷成果,撰寫《陶人心語》《陶成記事》《陶冶圖說》等書籍,記錄了當時景德鎮地區的制瓷生產技術和生產情況,這些書籍至今仍是研究清代制瓷業的重要資料。
在唐英的管理下,御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瓷器品種繁多,珍品層出不窮,從而鞏固了景德鎮瓷都的地位,使它不僅成為御用瓷器的生產地,更是世界瓷器的生產中心。
參考文獻
[1]葉佩蘭.從故宮藏品看乾隆時期“唐窯”的新成就[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1):35-41,48-97,2.
[2]劉淼.督陶官與清代前期御窯的成就[J].中國歷史文物,2007(2):52-59.
[3]江民旺.淺談不同時期的仿古陶瓷[J].陶瓷研究,2010,25(4):95.
[4]安占彭.唐英與“唐窯”藝術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9.
[5]李莉.唐英仿古瓷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3.
【作者簡介】范澤宏,中國舊貨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舊貨業協會文化藝術品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收藏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藝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