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鴿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作風建設;意義;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2 — 0031 — 0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政黨的精神旗幟”〔1〕,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產生并形成優良作風的肥沃土壤。在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狠抓黨的作風建設是新一屆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和突出亮點。因此,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特征和當代價值,以及探索如何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并經過歷史沉淀,在今天仍有合理價值的文化。包括行為、制度、知識、技藝、思想精神、文學藝術等各個層面,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它在指導人們認識實踐、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時代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是重要的精神力量。不僅是我們國家、民族和政黨發展壯大的歷史源泉,還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優良作風的基本遵循。蘊藏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行為準則。如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的實踐哲理;為政以德、以民為本的治國理政觀念;嚴于律己、慎獨慎省的個人修養等,都對中華民族的進步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植根于中華大地沃土之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國家社會的精神支柱。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顯著的特征。鮮明的民族性,在于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在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獨特的風俗習慣、民族精神文化為中國特有,是區別于其他國家民族的標識。強大的包容性,在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容納了歷史中不同時期各個民族的思想文化,“兼容并蓄,博采眾長”,吸取了多元的外來文化精髓,并在不斷碰撞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以此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其強大生命力的顯著特征〔2〕。悠久的傳承性,在于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曾中斷歷史進程的文明古國,雖歷經數次的朝代更迭、民族交融,但中華傳統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核心價值和精華部分仍傳承至今,未曾消逝,反而歷久彌新,成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在人類文明的悠久歷史中,中華民族不懈努力,用智慧創造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是我們國家傳承和發展的基礎〔3〕,也是中華民族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蘊藏其中的豐富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等,為解決當代人面臨的難題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換言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在人文建設方面,有助于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當代社會道德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為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思想支撐;有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為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提供新思路。在國家建設方面,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有利于增強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黨的建設方面,可以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促進黨員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提升黨員領導干部嚴于律己的認知水平,培育為民服務的群眾觀點〔4〕??偠灾?,要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人民對黨的直觀感受就是看黨的作風,黨風正則人心齊,黨風斜則人心失。因此,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對黨的建設也提出了新要求。習總書記強調,緊抓作風建設的同時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毋庸置疑,我們黨從來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和繼承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自覺承擔了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在新時代,不僅需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而且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狠抓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是吸取經驗教訓的過程。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又為作風建設提供了精神力量和歷史智慧。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深深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土壤中。包羅萬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有益指導,是促進黨風建設的思想源泉和基本遵循。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行為觀念,見賢思齊、學思踐悟的學習風尚,以民為本、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慎獨慎省、嚴于律己的自我約束,無不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體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共產黨人的態度行為。為我們黨形成優良作風,樹立良好形象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在帶領廣大人民艱苦奮斗的實踐中,我們黨形成的三大優良作風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發展,而且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生動展示。在新時期,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緊抓作風建設,就要固本培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內在需要。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與黨風建設有著雙重歷史淵源,在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潮流中,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也影響著黨和國家的建設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我們黨建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夯實黨的作風建設、形成優良作風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式。我們黨在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三大優良作風的歷史證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正確有效的。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就要以史為鑒,將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作風建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此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形成優良的作風,樹立良好的形象。
黨的思想作風,是黨組織和黨員在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中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行為取向和精神風貌,是黨風建設的靈魂。因而強化黨的作風建設,首要任務是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梢猿浞职l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作用來強化黨的思想作風建設。
秉承“經世致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我國很早就有“求是”的傳統。先秦時期,就有“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強調要明辨是非。在明代,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經世致用”的觀點,要求讀書人關注現實問題,反對不切實際的空學之風。無不是對黨的思想作風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共產黨更是在長期的奮斗過程中,繼承發展其精華,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因而加強促進黨的思想作風建設,既要傳承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努力從中汲取智慧;又要在其帶領下明辨是非、求真務實,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緊抓艱苦奮斗教育,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共產黨人的傳家寶。“憂勞興國、逸豫亡身”,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就是憑借自身的艱苦奮斗和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不僅關系到黨員自身的前途命運,更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因此,促進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就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以補足精神之“鈣”,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
黨的學習作風,是黨員在對待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一貫思想態度和行為風格,簡稱“學風”。具體來說,就是黨員干部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在黨風建設中,學風建設至關重要。這不僅關系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高低,還關系黨風建設任務能否順利進行。加強黨的學風建設同樣可以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學而信之”,堅定方向不動搖。因有“學而不信”,故必“學而信之”。在我們黨員隊伍中仍存有一些同志言行不一,這樣的行為似“毒瘤”侵蝕著黨的理想信念與政治方向。對此,習總書記深刻指出,共產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理論自信。正所謂“無專精則不能成”,我們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就要抱著追根究底的精神,真正做到學懂、學通、學透,從而堅定理想信念。
“學而思之”,端正態度不迷茫?!皢柷堑们迦缧欤瑸橛性搭^活水來”,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只有不斷學習,我們黨才能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命活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在學中思、思中學,我們黨才能始終堅持正確社會主義方向不偏離。加強黨的學風建設,黨員干部必須端正學習態度,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加強學習,以此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水平,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而行之”,作風建設不空談?!翱照務`國,實干興邦”。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實踐,歷史證明,照搬照抄和本本主義是要不得的。學習不是走過場,學以致用才是目的?!凹埳系脕斫K覺淺”,加強黨的學風建設,要以“學思踐悟”促“知行合一”。堅持以“學”踐“行”,以“行”促“學”,將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引領良好的學習風氣,彰顯我黨的優良作風。
黨的工作作風,是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一貫態度和行為。我們黨能長期執政并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與支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對黨優良作風的認同而形成的信任感。因此,加強改進黨的工作作風是一個執政黨應有的態度追求。
堅持“以民為本”的服務意識,密切聯系群眾。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脫離群眾是一個黨執政后,特別是長期執政的最大危險。而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在吸收借鑒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的基礎上,我們黨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靶写蟮馈⒚駷楸?、利天下”,加強黨的工作作風建設,要重視民本思想教育。黨員干部要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意,將“執政為民”真正落在實處;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
樹立“為政以德”的從政觀念,以人民為中心。“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在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立德”既是為人之本,也是從政之基。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為政以德”德治主張,是我們黨執政時所必需的。習總書記也常引用儒家經典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為政以德的從政觀念,從而做到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加強改進黨的工作作風建設,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為政以德”的優秀傳統文化帶領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生活作風,是黨員領導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綜合反映黨員干部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和生活情趣等。黨員干部作為人民群眾的先鋒模范,其生活作風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加強改進黨的生活作風,是樹立黨的形象并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必然要求。
“慎獨慎省”,做到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僅是保持我們黨肌體健康的良藥,還是解決黨內矛盾、糾正不正之風的有力武器。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就要用好這個武器。要正黨員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就要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可以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借鑒。如“君子必慎其獨”,“吾日三省吾身”的“慎獨慎省”精神。黨員領導干部要嚴于律己,用黨性原則嚴格約束自己,敢于接受群眾的監督和他人的批評;要勤于自省,常常審視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善于自我批評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的磨練與考驗,正變得日益成熟、堅強和自信。我們堅信,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汲取智慧;持之以恒緊抓黨的作風建設不放松,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我們黨將以良好的形象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偉大復興。
〔參 考 文 獻〕
〔1〕劉德贏.文化自信的底氣源自哪里〔J〕.人民論壇,2018,(35):132-133.
〔2〕杜鵬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的作風建設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17:11.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6.
〔4〕蘇彬.以優秀傳統文化夯實黨的作風建設〔J〕.人民論壇,2018,(24):50-51.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