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 要】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整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直觀、形象的呈現,降低其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為切入點,對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和策略進行了全面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073-02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Qishou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CHEN Jie
【Abstract】In the new era of teaching backgroun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can integrat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esent abstrac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tuitively and vividly,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understanding.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tatu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trategy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推動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和拓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共享性強、時效快、直觀生動等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以豐富的教學內容與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突破教學重難知識點的限制,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合理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宗旨和方向。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雖然都按照教學大綱設置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卻很容易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追求既定的教學任務和進度,忽視了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相符,直接限制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不恰當
近年來,新課改的深入與落實,推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時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但在這其中,不乏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仍然以自身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沒有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抽象性是數學知識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育不夠成熟,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長此以往,問題越積越多,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再加上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性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和內容無法滿足小學生在心理和學習等方面的需求,導致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綜合素養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
二、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較于現代化教學而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工具還是教學手段都相對比較單一,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整合了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則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武裝,使其呈現出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突破教學重難知識點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比較單一,主要利用粉筆和黑板對數學定理、公式等知識點的生成過程進行推導,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形成機械性的記憶。然而,對于一些抽象性較強的重難點,機械性的文字闡述只能讓學生“知其然”,而不能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影響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運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幫助教師借助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將重難點知識點的推理過程進行形象直觀的展示,加深學生理解與掌握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網絡,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
(三)推動因材施教的開展
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性格特點等的不同,在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以此為依據,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能夠借助網絡平臺的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料,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進度。教師還能夠通過網絡和其他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充分利用學生課余的碎片時間來推動因材施教的有效開展。
三、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情境
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將教學內容以圖片或視頻等方式進行呈現,并上傳至網絡平臺,或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借此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利用特定情境來強化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認識三角形”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然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品,將其制作成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進行播放,并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點?你還見過哪些物品擁有一樣的形狀?”等,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三角形的性質、特點等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數學實踐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在學習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時候,僅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很難形成清晰的認知。為此,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更廣闊的操作空間,讓學生在參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將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突破學習重難點的限制。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教學重難知識點的講解過程錄制成微視頻,將其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利用學生課下的碎片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的延伸與拓展中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等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數學資源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除了學生之外的另一大主體,其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對最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要想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借此為學生整合豐富的學習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在此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采取集文字、圖畫、聲音、視頻于一體的教學方式,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活躍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還可以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攻克教學中的重難知識點,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德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9(21).
[2]陳建選.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19).
[3]王利.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9).
作者簡介:陳潔(1981.12-),男,漢族,廣西桂林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