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旭明
【摘? ? 要】問題導學法是現代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旨在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養成,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文從問題導學的意義出發對教師如何激活學生思維展開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激活思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103-02
Use Question Guidance to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School
(Xintiandi Branch of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Shaow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ZOU Xuming
【Abstract】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in modern teaching. It aims to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self-study ability and self-study habit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 How to think, how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meaning of question-guided learning to study and discuss how teachers can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Key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Activating think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知識源于問題,如何學習文化知識不如先學習如何提出問題和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缺乏問題的探索對于學生知識的延伸和思維的拓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導致學生上課提不起興致,無法積極地融入課堂當中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問題導學法的優勢逐漸顯現,教師將以往忽視的重要教學方法重視了起來。那么,如何向學生提問,如何使提出的問題具有創造性,如何提問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是小學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
一、問題導學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對一部分小學教師來說,不管固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如何在實際應用中被實現,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問題導學法就是為提高學生小學語文成績而誕生的。
小學語文以“問題導學法”理念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開展至今,但是也有許多問題也在不斷實踐中顯現出來,教師進行了很多的探討,而且也開展了很多現場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師運用問題導學法時,首先沒有創建良好的問題情境,或者創建的情境不足以成功地帶領學生進入狀態,不能使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其次,教師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的思考只是浮于表面,對于大腦的發散思維沒有提升和促進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沒有很大的效果,重點不突出,互動乏味無趣,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在以往的教學中問題導學法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還是不能很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依然還是平平常常,運用問題導學法沒有很突出地改變目前教學的現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潛意識地忽略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從而導致教師毅然決然地選擇傳統教學方法,使問題導學沒有在實際的教學中得到應用。
二、如何將問題導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導入情境適合,巧用情境進行提問
教師運用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以問題的形式提問,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明確目標,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導入一個好的問題,還可以有利學生提高興趣,學習興趣對學習有著特殊的有益作用,導入適合的問題,還可以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優美的北京春節的景象,看完之后,教師迅速提問:“北京的春節是不是很美麗,同學們喜歡嗎?”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還沉浸在剛剛的視頻中,大腦里充滿著美好的期待,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是同樣熱情的心態,學生會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的注意力就進入到這堂課之中。
(二)激活學生思維,完善自身學習體系
形成自身的學習體系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對于知識構建框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發揮其主體性,引導學生科學地提高自身核心素養。
由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樹立目標意識較為薄弱。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講解時,應當幫助學生明確其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學習體系,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結合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和性格品質,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快速地培養思維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盡可能地革新自身教學方式,利用問題導學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接受新地知識內容,讓問題導學融入學上的學習體系當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品質。同時,教師要支持和鼓勵學生獨特的想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多樣化,更加貼合實際融入學生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守株待兔》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了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教會了我們什么道理?”和“在學習當中我們應當怎樣去做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開動腦筋,去概括語言內容。這樣的問題既有創造性價值,又能夠讓學生投身其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高語文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重要動力來源,如果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那么學生將會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并對其進行引導和培養,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語文學習當中。由于學生心智不成熟,其情緒受到刺激后容易引起較大起伏,此時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則是最重要的,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拾信心。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宇宙的另一邊》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導入時為學生展示我國航空技術的發展,或者有關月球以及航空的小動畫,問一句“大家長大后想不想成為宇航員去探索太空呢?”直接將學生引入當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并且在多媒體技術的環境下,學生能夠更快地集中注意力,以這樣新穎的教學手段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夢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四)學生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相關問題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需要思考一些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創造一些有利的機會,讓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要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但是千萬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適當地指點學生運用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一粒豆莢里的五粒豆》為例,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提問“五粒豌豆分開時都是什么樣的心態?”讓學生小組討論,從課文中找到每個豌豆的想法,每個學生都能說出這五個豌豆的想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
(五)建立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題目都是課文的中心思想,題目是一篇課文的眼睛,從題目中可以知道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關鍵詞中就是文章的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題目、關鍵詞、重點句、結尾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和教師一起討論解決這一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還能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語文的動力。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月是故鄉明》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篇課文的關鍵詞是什么呢,你們能找出來嗎?”提問后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動起來找關鍵詞,學生抓住關鍵詞“月”和“故鄉”,這篇課文的題目中的兩個關鍵詞就是課文的精髓,學生抓住了關鍵詞,就可以很輕松地知道和理解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是什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結語
問題導學法雖然無法最直觀地讓教師看到其對于學生的成績有積極影響的作用,但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幫助學生培養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與各個科目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大娟.語文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操作淺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1(07).
[2]張樂廷.問題導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祖國,2017(1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