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龍祥
摘 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點的講解與具體閱讀對接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言點,運用語言點,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建構新的文本,并將語言點呈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文章以牛津英語譯林版閱讀板塊第二課時教學為例,探究建構文本,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本;語言點;閱讀素養;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6-0074-02
牛津英語譯林版閱讀板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師要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以牛津英語9A Unit 4 Reading板塊的第二課時教學為例,探究建構文本,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具體策略。
一、建構復述文本,提升學生整體文本理解能力
部分教師在進行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先從文本的短語開始,讓學生背單詞、默寫短語。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語言點孤立地存在于學生的腦海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建構一個復述文本,讓學生站在新的角度再次認識文本,并在具體情境中鞏固相關單詞、短語,而不是簡單地背課文。
以牛津英語譯林版9A Unit 4 Growing up Reading 1 (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為例,教師可先與學生一起回憶Spud Webb的Junior high、Senior high、College、NBA四個成長時期,然后讓學生分組復述Spud Webb在每個時期的生活與事業情況。對于第一個成長時期,教師可先講述Spud Webb的巔峰時刻the star of the team,讓學生復述他的低谷時刻was refused。對于第二個成長時期,教師可先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復述Spud Webb的輝煌業績Player of the year,讓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復述Spud Webb的悲傷sit in the stands。對于第三個成長時期,教師可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互相問答,一個說was not invited to play,另一個說got a scholarship。對于最后一個成長時期,教師可通過一幅圖片讓學生聯想到won the Slam Dunk Contest,以及Spud Webb經歷的艱難歲月was forced to play in another league。可見,這樣的復述可讓學生鞏固單詞、短語,記憶相關語言點,并以一種新的方式認識文本。這就要求教師站在提升學生整體文本理解能力的高度去安排相關閱讀活動。
二、建構討論文本,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在進行這一課時的教學時,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以語言點的講授為主,對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為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文本閱讀。如可設計討論環節,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還以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復述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Why can he be a wonderful basketball player?對于這個問題,教材沒有給出標準答案,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以自己的理解進行綜合性表述。對此,學生先是在討論中將形容Spud Webb的一些關鍵詞找出來,然后從“他小時候就有一個籃球夢”想到“dream”,從他“不斷地努力”想到“hard-working”,從他“無數次地被拒絕”想到“never give up”,再從他“贏得灌籃冠軍”想到“skills”,從“一次次的起起伏伏中”想到“catch the chance”。有的學生在討論的時候還提出新問題:If you were Spud Webb, what would you do?可見,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展示的機會,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三、建構句子文本,提升學生理解短語的能力
學習語言點的目的就是將語言點轉化為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有的學生在默寫單詞、短語的環節沒有一點問題,但是在涉及具體情境時,就不知道如何運用。因此,教師可依據文本主題,建構相應的句子文本,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短語“活”起來。
以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在講解succeeded、managed to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小明同學參加學校舉行的口語比賽,并獲得了好名次。教師可展示小明的比賽視頻,讓學生在句子“Xiao Ming( ) in taking part in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的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學生自然想到“succeed”。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情境用“managed to”造句,有的學生想到了這樣的句子:Xiao Ming managed to take part in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可見,教師通過創設相應的情境,可讓學生建構相應的句子文本,在提升短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形成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名人名言來建構句子文本。文本在闡述Spud Webb的精神時,用了這樣一句話:身高與體型對一個人來說并不重要,只要你不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其中最關鍵的句子是“It doesn't matter.”。為讓學生扎實掌握這個句子,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并引入和文本句子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另外一個句子:It doesn't matter how you look, but it matters how hard you work.這樣的句子容易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并讓他們扎實掌握“It doesn't matter.”的含義。可見,建構句子文本既能拓展原有閱讀素材的內涵,又能讓學生對相關句子形成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