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露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較好成就。自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對我國音樂教育提出新的發(fā)展要求。在這種新要求下,也為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指明方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音樂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因而在音樂教學模式的選擇也需要作出新變化。本文通過對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深入分析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的變化,進而對新課標指導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選擇進行探討,進一步提升初中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實現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國的音樂教育已經開始從原來的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發(fā)展,與此同時,音樂課程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也在發(fā)生變化。課程教學模式作為實施課程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對于音樂課程的改革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
一、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相關內容概述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新課改給初中音樂教學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都在摒棄傳統(tǒng)不足的情況下得到新的發(fā)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既適應了當前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給學生呈現出來的課堂更加生動化、多樣化,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越來越活躍,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定義上來講,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課堂上具有特殊性和個性化的教學樣式,具體指教學過程中結構、階段以及程序的獨特風格,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的使用過程中,通過對教學結構和程序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掌握整體教學活動以及了解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更加使教學活動具有可操作性和有序性。
二、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出現的變化
在當前我國大力提倡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目標下,尤其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今天,我國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音樂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也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從新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內容,我們可以發(fā)現其與傳統(tǒng)課程教學目標存在的不同,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愛好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再僅僅將知識與專業(yè)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音樂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升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同時,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較大變化。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實踐下,教師更多承擔著教學主體地位,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要。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將學生變?yōu)檎n堂的主體,更加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更多以視唱、識譜、歌唱以及欣賞等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更加重視音樂知識的灌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多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學習。新課標下的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并在課程的教學方式上也進行一定創(chuàng)新,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學到相關的音樂知識。此外,,新課標要求下的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也發(fā)生較大變化,這些變化更加適應當前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情感需求和學習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更多借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來實現課堂教學。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等技術手段開始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通過使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其在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音樂教學在時間、地點和空間上存在的限制,能夠為學生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對歌曲的創(chuàng)建背景、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進行生動具體的展示和講解,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能接觸和了解到更多的音樂知識。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將采用多學科綜合發(fā)展的模式,所謂的多學科綜合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應單單只為教音樂而教學,更多應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通過運用豐富的音樂器材和相關材料,將音樂知識與其他藝術進行有機結合。例如,教師在講解少數民族的音樂知識時,可以將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對少數民族的舞蹈也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這種將音樂教學與其他相關內容進行綜合教學的模式,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精神需求。在這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初中音樂教學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堅決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可以采用訂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新的教學形式,在課堂知識的講授中更加注重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并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一定的闡述和指導,幫助學生正確了解音樂知識。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堂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下對音樂知識進行一定關注,以便其在課堂上能夠更深入地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當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和改革,將初中音樂教學活動更加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邢菲菲.新課標改革下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研究[D].2020(03).
[2]詹家俊.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課程(中學),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