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瑩瑩
摘要:良好的食育教育可以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讓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兒童飲食的科學性,從而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身體素質支持,因此,本文通過探究食育教育對兒童飲食行為的影響,闡述食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食育教育;飲食行為;實施策略
引言
我國食育文化源遠流長,學校和家庭也都極為關注兒童的飲食健康,但關于飲食健康的教育仍主要停留在生活教育的層面,這一特點集中體現在飲食教育的內容上。目前,食育已經成為各國教育的新重點,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已逐漸成為食育教育的新趨勢。
一、食育教育的基本內涵
食育"一詞,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說:"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所謂"食育",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是從兒童期起,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并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藝術想像力和人格培養上。而現代意義的食育是指對兒童進行飲食的教育,包括食品常見的相關知識、飲食習慣以及與飲食文化相關的知識,并在進行這些相關知識的教育中,同時伴隨著對兒童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食育的重點在于對兒童進行未來人生觀的培養,使兒童能夠在對事物的眾多理解中,對人生建立起最初的理解。
二、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兒童身體健康素質
在兒童階段,這是他們的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在7歲后,兒童的飲食習慣會大致形成,并且后續難以進行轉變。所以,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充分的發展,提高他們的身體健康素質,降低他們患有慢性病的概率,給他們的一生健康打下良好基礎。現階段,從國民患有的疾病組成來看,多是慢性病,并且這些慢性病絕大部分都與個體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聯。相關機構的研究發現,個體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可極大的降低身患慢性病的概率,有利于節約國家醫療指出,有利于個體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所以,開展兒童食育,這很重要,與國民的整體健康素質直接相關,有利于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二)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降低飲食不良的影響
兒童小時候喜歡食物,通常也會是他們長大后所偏愛的食物。通過相關教育心理學知識可知,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很重要,如果錯過,那么這一階段的發展往往是難以彌補的。因此,對兒童開展食育很關鍵,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良好飲食習慣,有效的降低飲食不良給他們發展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
(三)增強兒童飲食習慣的科學性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國內有不少的兒童有著飲食習慣不科學的情況。許多兒童在吃飯的同時還邊進行玩耍、愛吃零食等,在諸多的不良飲食習慣下,給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從新聞報道當中得知,美國不少兒童因為長期吃快餐食品,由此造成了美國兒童肥胖率保持著持續增長,并且全社會為此付出了高額的代價,這一情況在國內兒童當中也在日益凸顯。而對兒童開展食育教育,有利于緩解越來越突出的兒童肥胖率問題,促進兒童飲食的科學性。
三、食育教育影響兒童飲食習慣的具體措施
(一)了解兒童飲食現狀,制定適宜的食育課程規劃
任何課程的設計與開展都應基于兒童的需求。了解兒童的飲食行為的發展現狀,是我們制定食育課程規劃的起點。研究發現,年齡和生活經歷是學前兒童飲食行為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飲食習慣、飲食內容、飲食禮儀、飲食技巧和對食品的認識這五方面都存在差異,且同一年齡段兒童的飲食行為的發展會受到外界食育理念的影響,進而出現前進或倒退的現象。我們應了解學前兒童飲食行為發展的階段表現和差異,抓住兒童對食物的好奇心,把握兒童會對成人日常飲食觀察學習的特點,制定各年齡段兒童的食育課程方案,包括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評價等,開展以食物為起點的保育和教育活動。
(二)更新食育知識和理念,轉變傳統育兒方式
兒童營養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重視,但基本側重于吃飽不餓、食品衛生、身體正常發育這些基本要求,這一傳統的喂養理念一直影響著家庭和兒童園的育兒方式。隨著社會經濟和教育改革的推進,部分家長和教師開始意識到食育不僅能促進兒童身體發育,而且有利于兒童身心平衡,形成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必備的能力,發展藝術想象,形成完整人格。我們應關注兒童的飲食行為的發展現狀,主動學習國內外有關食育的營養學、衛生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及時更新關于食育的理念,以食育之,寓教于食,形成科學的育兒理念。
(三)加強家庭教育,共育健康飲食
在構建兒童健康飲食行為時,教師要意識到,家長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是缺乏家長的配合,那么教師的管理與糾正就會失去絕大部分的效果,導致在學校孩子乖乖聽教師的命令吃飯,在家中家長乖乖聽孩子的命令吃飯,這種情況發生,因此,在家園共育兒童健康飲食行為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引導家長重視起家庭教育,嚴格地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心軟而放縱自己的孩子,功敗垂成。例如,教師可以將在家長群中要求家長每日發送對自己孩子飲食的控制情況,在發現家長沒有控制好孩子飲食時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向家長講明構建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讓家長狠下心來管理自己的孩子,逐步消除孩子挑食的壞習慣,教師也要及時向家長匯報孩子在飲食行為方面的進步,讓家長感覺到實實在在的進步,給予家長足夠的信心,使得家長能夠繼續堅持下去,幫助孩子構建健康合理的飲食行為,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兒童健康的飲食習慣,要從小抓起,從兒童會說話和簡單交流起,就要有意識地灌輸所有飲食的來源、制作、營養價值,以及怎樣吃,吃多少等知識。在連續強化教育中,潛移默化地使他們認識偏食的危害,并自覺做到膳食平衡。家長可以通過故事教育孩子,通過平時的行為影響孩子,最終使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鄭彩玲.利用食育課程培養兒童健康飲食行為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05):174-175+178.
[2]鄭彩玲.推行園本食育課程培養兒童健康飲食行為[J].天津教育,2021(04):179-180.
[3]周勤怡,石自彬,韓雨辰.中國食育發展進程及機制構建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9(01):10-14.
[4]楊燕.利用食育課程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策略[J].好家長,202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