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豪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容易走馬觀花、流于泛泛,貼近專業、融入課程、項目推進的黨史學習教育設計,通過與職業結合、課程結合、課堂內外溝通,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點而又特色鮮明的黨史學習教育方案,提高學生“做中學”的積極性和實效。
【關鍵詞】高職;黨史學習教育;方案設計;學前教育
高職學生因為受知識面的限制,對于黨史難免存在生疏和隔膜。有的學生講起黨史故事、寫起黨史心得、演繹相關場景的時候,多求助于網絡搜索引擎和自媒體查找資料,當面對海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時,又難以判斷取舍,導致錯漏頻出。所以,對高職青年學生進行黨史學習教育,是及時和必要的。
高職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容易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影響實效。黨史學習一般以簡史為主,簡史高度概括、內容濃縮,學起來省時省力,按說是更容易開展的。但不少高職院校的同行都有切身體會,在進行黨史教育的時候,粗線條勾勒式的學習,效果難以保證。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為所學專業的特點,直觀性、淺顯性、生動性等感性知識容易接受,再加學前教育專業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學生課程種類多、門類全,多樣性強。所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黨史學習的材料,不能只給濃縮的、結論性的知識,應針對自身特點開展,避免與課程學習兩張皮現象。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需要瞄準類型特色?!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深刻認識‘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這是我國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黨和國家把握教育發展規律、職業教育辦學規律、人的全面發展規律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备呗毥逃诟鞣N具體工作中都要牢記自己的類型。正如教育部職業教育負責人所指出的:“職業教育領域的立德樹人應針對職教學生的學習特點、行為習慣、思維模式等,建立區別于普通高校、體現職教特色的育人體系。”黨史學習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也應該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诖耍呗汓h史學習教育就應從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全面的模式中跳出來,而要適當把過程和較為詳細的情況展現出來,盡可能結合專業,溝通課程內外,選取關鍵信息轉化為教學項目,為活動的開展和學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黨史學習如何開展,怎樣才能收到實效,筆者的思考、設計和對策分次如下:
一、內容專業化:結合專業,課程思政
黨史是一部黨的發展的綜合史,涉及方方面面。高職院校學習黨史過程中,在了解了黨的基本歷史之后,如果能夠結合專業,通過學習黨的歷史上與專業相關的發展變遷,可以收到溝通課程內外、與課程兩相促進的效果。
黨史發展的歷程中,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具有豐富的實踐,有待于我們挖掘和學習。早在江西蘇區時,中國共產黨就創建了托兒所,頒布了托兒所條例。把幼兒園列為普通學制的第一類。
在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延安保育院、托兒所等,在學前教育作出積極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延安保育院從德、智、體、美等幾方面規劃和制定教育內容,根據“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則,運用蒙臺梭利的思想編排課程表,根據邊區兒童實際生活編創教材,采用單元教育法,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等,非常具有特點。
延安保育院的實踐,值得我們結合黨史學習,認真加以挖掘和總結,融合進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在《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們搜集延安時期幼兒們常玩的游戲,通過他們玩的游戲,體會當時的環境、條件和精神,按照學到的游戲理論,進行分析,從中受到啟示。
延安第二保育院的孩子們在阿姨的積極配合下,自創了小醫院游戲,他們在佯裝照顧“病號”的過程中知道發燒了先量體溫、要多喝水、要吃藥。這個游戲的內容完全反映孩子們自己的生活,在這個游戲中,他們的記憶力、創造力、聯想力以及語言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梢姾⒆觽兙哂形樟Φ男撵`會在平時的保育中受到的教育影響。
在《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中,結合日常生活,進行綜合教育的做法一樣典型:
1944年延安市進行騾馬大會的時候,延安完小幼稚班的教員就以“騾馬大會”為一個星期的教學主題。制定了一個禮拜中每一天的教學計劃:“星期一講延安騾馬大會籌備情況,認字:‘騾‘馬‘大‘會;唱‘騾馬大會歌;算術:數數以牛、羊為主。星期二認字加上:‘延安市三字;游戲以牛、羊、馬為內容……直至星期六講完騾馬大會?!?/p>
這種與實際結合、融合五大領域的單元教學法的理念現在依然適用,但時代在前進,現在是反對“幼兒園小學化”,引導學生看待當時幼兒教育的時代局限,認字應該怎么看,算術應該怎么看,正可以看出幼兒教育理念的前進和發展。
在《學前兒童衛生與保育》課程中,分析如何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用中醫、土方及各種可能的嘗試,對抗麻疹、疥瘡、腮腺炎等傳染病,全力戰勝疾病,守護幼兒健康的事例;將兒童身心發育測驗表和延安保育院的食譜與現代的食譜進行對照體會。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中,可以分析“節假日接孩子制度——保育員阿姨代替媽媽把孩子接到‘家”,對幼兒心理的影響。在學前教育專業《語言》課程中,可以把“保育員肖桂英救正南”“敵機下搶救小漢元”改成完整的故事,讓師范生學習保育工作者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高尚師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類課程,可以結合當時的歌曲、舞蹈、童謠、手工制作等,進行再現和改編,這種比較容易結合,就不再贅述了。
二、史料項目化:選取典型,項目推進
“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既適用于學前教育,也適用于職業教育。高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技能的理解容易狹窄化,把彈、唱、跳、畫、講等顯性技能才認為是技能,而這種資料檢索、活動設計、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隱性能力不認為是技能。其實,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明確將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分為四種,即師德踐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自主發展能力,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直接涉及師德踐行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兩大能力,項目化之后間接涉及保育和教育實踐能力以及自主發展能力。把黨史知識轉化為幼兒能夠理解、感受、啟迪的節目,是發展學前教育師范生各項能力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