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時也為教育工作增速提質。網絡大數據分析計算和推理出人們喜好的資訊或賣品,視頻、影像、音樂等媒體素材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些網絡科技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為教育領域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數據分析能夠幫助教師更為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豐富的網絡教學素材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師生互動平臺更是有效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正逐漸發生改變。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物理教學;教學模式;中學生
一、 引言
掌握一定的互聯網技術并熟練應用互聯網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已然成為現代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而言,“互聯網+”所帶來的幫助十分明顯,它不僅能夠將較為抽象的理論概念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還能提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業壓力相對較大的高中時期,激發學生內心對于世界的探索欲和對科學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熱情,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二、 “互聯網+”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勢
(一)改變師生教學過程中的相處模式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當中,物理教師與學生更多的相處機會是在課堂上,課下物理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并不多。再加上高中時期學生的課業壓力比較大,所需要學習的學科內容非常多。對物理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會主動與教師交流外,大部分學生并不會將太多精力用于與物理教師交流,更談不上建立師生間的深厚情誼了。
互聯網的加入讓物理教師與學生間有了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有效地解決了師生教學過程中相處模式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原本學生想要詢問教師物理問題的解法需要私下里去教師的辦公室,有時如果被一些事情耽擱了,學生可能就忘記了此事,導致此事不了了之。但是現在學生如果是在學習中遇到了難題,可以立即將問題拍下來發給教師,并將自己的解題思路以語音的方式一并發送教師。這樣一來師生間的相處更輕松,學生不需要背負著面見教師的緊張感,教師也可以更真實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雖然不能完全實現實時的教學輔導,但依然有效提升了物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改變了師生間的相處模式,使學生可以得到更詳細的教學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物理課程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互聯網技術不僅改變了物理教師的授課方式,使物理教學更為生動有趣,還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方面的便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高中時期,為了便于回顧自己出現的錯誤,找出學習時存在的不足,教師常讓學生整理一本自己的錯題集,定期與學生一同回顧之前出現錯誤的地方,并讓學生見證自己在學業上付出的努力與自身的成長。錯題集雖然實用但也花費時間,整理和摘抄錯題常常占據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錯題不多自然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但對于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理解不太充分的學生來說,整理錯題會占用大量時間,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大幅提高學生整理錯題集的速度,學生可以將錯題集制作成電子版,將錯題拍照再對解錯原因等信息進行批注,這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可以通過云端數據分析了解學生錯題涉及考點和錯誤率等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對班級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考點重新講解。幫助學生找準自己學習上的短板,及時有效地提供教學輔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三)豐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
高中物理課程中有大量的計算推理公式和概念性的知識點,教材雖然有配圖和教學互動小實驗,但畢竟是文字形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物理教師可以輕松便捷地獲取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資源。視頻、音像、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素材,有效豐富了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點以更深入探究的視角展示在學生面前,既能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和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與原理,還能調節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營造更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三、 “互聯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未挖掘教材內容,課堂教學缺乏科學性
有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習慣于“憑借經驗”進行教學,對教學內容并未深入挖掘。在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時,部分教師習慣于“憑借經驗”總結和歸納課件中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并未完全依托教材內的課程內容。甚至在一些課程內容的延伸方面,由于增設了過多教材外的課程內容,反而會誤導學生,使其在其他內容上花費大量學習時間。對學生吸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掌握課程教學重點反而弊大于利。以學生能力提升的具體需求來看,脫離教材的“經驗式”教學缺乏科學性。
(二)教學追蹤不及時,課后練習有效性偏低
高中物理教學除課堂教學外,學生課后的練習也十分重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快速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于是部分物理教師不再親自輔導學生,對學生課后練習內容的完成情況并不上心,甚至偶爾會出現教學追蹤不及時的現象。讓學生從“偷懶”中嘗到了“甜頭”,使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方面更不用心。這樣反而是讓“互聯網+”幫了倒忙,無法充分發揮其積極的影響作用。
(三)師生互動不積極,物理課堂未有效拓展
高三教師的教學任務本就繁重,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去開展個案課外輔導,課堂常常以共性問題和形式展開,缺乏針對性。師生間缺乏更恰當更深入的互動機會,這也為物理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增大了難度。雖然共性問題可以解決大部分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方面面臨的困難,但畢竟無法面面俱到幫助每一個學生,對小部分的學生來說,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大幅下降。
其次,缺乏師生互動,不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間只有處于良好的關系之中,才能彼此信任,在舉辦相關教學活動時,學生才能愿意參與,使物理課堂拓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