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深淮 藍黃許
摘 要 林下經濟是一種低碳、綠色、循環、立體和可持續的經濟模式,可以拓寬林業資源,提升居民收入。同時,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也具有十分的重要意義。發展林下經濟需著力解決林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拓寬林業經濟發展渠道,加強林下經濟體系建設,使其更能夠貼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對林下經濟產業現狀與發展重點進行分析并展開討論。
關鍵詞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發展重點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50
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在林下空間進行種植、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提高林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資金利用率的林業經濟模式。林下經濟以森林生態環境及林地資源為基礎,發展林下養殖業、采集業、種植業和森林旅游業,主要包括林下產業、林中產業和林上產業,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藥模式、林油模式和林糧模式等。林下經濟產業在貫徹落實我國目前的發展目標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農民完成增收,大幅度提升林地經濟效益及利用效率,實現林地產業生態鏈優化。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用林地的資源優勢,可以促進經濟產業的深入發展,使林下經濟能夠完成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全新經濟著力點。目前,在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林下經濟存在制度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人們認識程度低淺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因此,從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性、現狀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為我國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一些借鑒資料。
1 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重要性
發展林下經濟,可以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林下資源,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完成林地及農田的有效配比。通過有效的配置,大幅度減弱直射光強度,有效增加散射光強度,從而減少晝夜溫差,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1]。在優化過程中,林地資源的產能增加,可以為實現農業、畜牧業的供給創造共享條件。發展林下經濟,提升產能,增加整個林下經濟的效益。可以利用復雜且多樣的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林業優勢,改善生態環境作用,發揮林木及其他物種之間的相互連接[2]。通過多方面、多層次、多體系的轉化,利用農業、林業、漁業的各種產品,增加單位面積,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等,為林業經濟的產出及整體的經濟效益提供基礎[3]。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可以促進養殖、種植等多產業的融合,完成林下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彌補在林下產業發展過程中,自身生產周期較長的缺陷,從而保障林下經濟及生態效益能夠實現雙贏,促進整個經濟體系可持續發展[4]。
2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國大多數林區為偏遠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很多地區對發展林下經濟認知不足,沒有出臺專門的發展林下經濟扶持政策與扶持資金[5]。由于政策的缺失及資金的缺乏,即便有農戶想嘗試大規模發展林下經濟,也很難取得成功。
2.2 缺乏有效的組織引導
目前,我國林下經濟產業存在組織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很多農民在發展過程中,無法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導致產品難以根據市場的整個需求,進行有效的調整。同時,林下經濟產品缺乏合理的銷售渠道,難以保證農戶的權益。因此,在林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中,須保證實現組織引導[6]。
2.3 缺乏龍頭企業帶動
目前國內林下經濟的規模化小,多數未形成產業化、集約化形式。多數地區建立和發展林業經濟模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種植商品主要靠收購人員收購為主,尚未建立系統性的銷售渠道,林下經濟市場產業化發展受阻,后勁不足。
2.4 基礎設施薄弱
要規模化發展林下經濟,電力、水利、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必不可少。而我國林區大多處于偏遠的山區,基礎設施相對較差,這種客觀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下經濟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3 林下經濟發展對策與建議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正確引導及政策支持。1)林下經濟的發展前景與收益能力潛力是巨大的,政府要制定政策來扶持林下經濟產業,對林下經濟商品稅費進行統一管理及適度的削減;2)政府提供適當的貼補資金發展林下經濟,如對林業機械、種植費用等進行補貼;3)出臺對投資林下經濟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做好林下經濟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鼓勵企業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確保林下經濟產業能夠長足發展[7]。
3.2 堅持市場引導
進行信息網絡建設,增加信息收集渠道,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從而完善林下產品的種類和產業結構。1)加強政府引導,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及時了解行情,最大限度規避風險;2)建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建立企業和生產基地長期合作關系,確保廣大農戶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3)依靠協會積極開展林下產品的推介工作,從而提升農戶的經濟收入。
3.3 樹立林場品牌意識
良好的林下經濟品牌,可以迅速的打開市場、占領市場。因此,林下經濟生產經營者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將林下產品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標準化,突出產品特色,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林下產品和不同的生產企業開展合作,延伸林下產品的產業鏈條,促進林下經濟的健康發展。
3.4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
積極培育和引進有經濟實力、講誠信的林下經濟龍頭企業。通過宣傳林下經濟龍頭企業的先進生產、管理、經營模式,引導群眾轉變舊觀念,鼓勵農戶走出去開拓眼界、解放思想,增強自己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激發群眾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3.5 完善發展機制
林下經濟要實現全面發展,必須逐步完善其發展機制,并對林業經濟產業發展進行規劃、管理和指導。保障林下經濟主體能夠完成跨區域、跨行業的投資,促進各個行業參與林下經濟產業的開發。在此過程中,必須確保公有制林下經濟的合法地位,落實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的林下經濟生產經營環境。
3.6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林下經濟,必須改善當地的基礎建設條件,完善當地道路、水利、電力等配套基礎設施,只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才能有利于林下經濟經營企業的發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改造當地交通和水利設施等。
4 結語
林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具備極佳優勢,具有投入較少、潛能較大、利于操作的特點,可以在解決農民貧困問題的同時,緩解環境污染,符合國家發展策略,是全新林業的發展模式,也是未來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發展林下經濟也是鞏固林權改革成果、促進綠色增長、提高林地產出的有效途徑。在未來發展中,政府要加強引導、科學謀劃、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扶持林下經濟產業,從而到達增加林業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鞏固我國生態建設成果的目的。對于我國各地區在發展林下經濟產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必須予以資金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加快步伐,實現生態保護,確保農民得實惠,為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重
要貢獻[8-10]。
參考文獻:
[1] 周麗蓉.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現代園藝,2020,43(7):72-73.
[2] 和曉飛.麗江市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0,40(7):83-84.
[3] 劉志國,尹光惠.武定縣發展林下經濟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2020(12):22-24.
[4] 高小利,王紅梅.我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改進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32):53-54.
[5] 張世姣.淺析旺蒼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4):168-169.
[6] 張雅靜,郭春梅,洪傳春.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林下經濟優勢產業分析: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J].經濟視角,2020(2):39-46.
[7] 李永先,賀永仙,王慶,等.廣安市水果園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104-106.
[8] 莫秀超,潘曉莎.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措施探討[J].林產工業,2021,58(4):67-69.
[9] 鞠蘭萍.新時期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產業探究[J].現代園藝,2020,43(24):15-16.
[10] 沙敏,馬駿,宋升治,等.昆明地區林下經濟經營模式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24):12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