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禮儀教育可以規范幼兒的言行舉止,從而提升幼兒自信心及尊重他人的意識。傳統節日里表現得體、公共場合中遵守規則、家庭生活里井井有條、幼兒園游戲中謙讓友愛等無不體現出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幼兒園、家庭應如何開展禮儀教育,使幼兒知禮、懂禮、守禮,且聽幼兒園代表給出的建議。
▏環境創設中滲透禮儀
幼兒在玩耍中與環境融合、與環境對話。良好的育人環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一是營造富含教育意義的環境。比如在走廊、樓梯等處,張貼與文明禮儀故事相關的圖片、童謠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二是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比如教師引領幼兒繪制文明行為提示牌、文明公約等,并張貼在幼兒園各處,使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文明行為的理解,在他們內心深處播下文明禮儀的種子。
(山東省膠州市海口路幼兒園 孫曉琳)
▏趣味游戲助力習慣養成
禮儀教育和游戲可以產生聯系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了讓幼兒學習待人接物的禮儀并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我們組織了早來園的“打招呼”游戲。打招呼的方式由幼兒決定:擁抱、比心、擊掌……兼具趣味性和儀式感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晚離園時間開展“花樣說再見”游戲,幼兒最喜歡的動作是雙手舉在頭頂比心。禮儀教育其實不需要教師嚴肅說教,簡單的趣味小游戲就能夠引導幼兒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
(北京市大地實驗幼兒園 李碩)
▏禮貌用語擁有解決沖突的魔力
“他差點把我碰倒。”“他搶我的玩具。”……基于幼兒間頻繁的沖突,我們開展了“神奇的話”活動,組織幼兒再現沖突情景并鼓勵他們思考:用什么“神奇的話”能解決問題?幼兒脫口而出的是“對不起”“沒關系”等詞語。于是,我利用日常禮貌用語開展節奏游戲,使幼兒接觸并熟悉大量禮貌用語,再引導幼兒結合“狀況”,選擇合適的語言解決。日積月累,幼兒已經學會了用不同“神奇的話”解決同伴間的沖突,禮貌已根植于幼兒生活。
(北京市延慶區第二幼兒園 閆曉壘)
▏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
禮貌習慣的養成需要隨時隨地的教育引導。家長的語言示范要從家庭內部做起,“請”“謝謝”“不好意思”等日常禮貌用語要常掛嘴邊。此外,家長帶孩子走親訪友的時候,要主動打招呼。每次行為示范后,家長可以鼓勵幼兒模仿,并肯定、贊許幼兒的模仿行為,下次遇到相同情形,幼兒便會有更大的勇氣模仿。幼兒從肯模仿,到逐漸內化為自覺行為,需要一定的時間,家長的表率和示范,需要持之以恒。
(上海市嘉定區雙丁路幼兒園 劉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