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行提
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校長的身份已經從單一的行政領導角色逐漸多元化。美國學者杰拉爾德·C·厄本恩和拉里·W·休斯認為,今天的校長不再被看作只是針對現狀執行上層機構政策的被動管理者,而要負責塑造學校,使之成為有效學習的地方。學校塑造者,這個可以提升學校軟實力的校長新角色,或將是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的新途徑。
慢工出細活,“養”出軟實力
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戰略、權力分配、工作管理,以及校風、學風、精神面貌等非物質層面的內容,都是構成學校軟實力的要素。軟實力建設,可以統一步驟、凝聚人心、理順發展思路、提高管理水平,統籌推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協調發展,把握好二者關系,是每一所學校必須面對的新課題。硬實力是軟實力的有形載體,是一所學校增強競爭力的“筋”和“骨”;軟實力是硬實力的無形延伸,是一所學校提升競爭力的“神”和“氣”。學校在強“筋”健“骨”時,必須提“神”補“氣”。
學校提升硬實力容易,塑造軟實力難。硬件設施三兩年即可建成,但學校文化等軟實力則需要慢慢生長,需要“養”出來,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找準著力點,豐富軟實力內涵
刷新辦學理念。好的辦學理念對整個學校運行格局會產生引領作用。比如,河南省實驗學校漯河小學的校訓是“異想天開,腳踏實地”,其內涵是: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數,要培養和呵護孩子們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常規管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人格養成工作。漯河小學主張不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盲目地對立起來,既要全面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也要回應家長們對于孩子成績的關切。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只有分數過不了明天。
加強文化構建。校園文化建設要有高格調,要體現中華文化的精神。文化的根本在于“化”,基本功能是培育人。校園文化建設須融入學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把正確的做人做事之道滲透到全體師生的靈魂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的力量熔鑄在師生們的生命力、創造力之中,學校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性格和無可替代的軟實力。
內外兼修,彰顯學校品牌
彰顯辦學特色。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特色,來做總體規劃布局,明確發展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計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錯位競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辦學特色的角度有很多,比如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德育模式等,不一而足。辦學特色要體現時代性和社會性,以鮮明的辦學理念為基礎,以優質的教育服務做呈現,以良好的師生風貌為支撐,學校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品牌塑造需內外兼修。學校需要打造品牌,對內是校長、教師、學生的三方面的文化建設,對外是通過媒體做好品牌傳播。如今,學校硬件趨于同質化,人們很難從這方面去區分辦學水平,品牌傳播的作用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品牌推廣要避免走進誤區,不要極端地認為“品牌宣傳就是作秀”,也不能“三分做、七分說”,夸大宣傳。做到真實、客觀,學校在品牌傳播中,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
(作者單位:河南省實驗學校漯河小學)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