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海洋的世紀,我國對于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措施也正在不斷推進。在這樣一個時代下,要想使我國成為海洋強國,就必須將海洋經濟進行充分發展,這就需要培養我國公民的海洋意識。所以,加強海洋文化教育是實現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對高校學生的海洋文化課程建設要更加重視。而我國當前的高校中,對于海洋文化教育以及課程的建設與世界上其他海洋強國相比較為淺薄,為了使得海洋經濟能夠得到良好發展,就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實現對于高校學生的海洋文化教育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 海洋文化教育? 課程建設? 探討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a)-0116-03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a century of the ocean, and my country's strategic measures to build a maritime power are also being continuously advanced. In such an era, 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a maritime power,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develop the maritime economy, which requires cultivating the maritime consciousness of our citizens. Therefore, marine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a maritime power,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culture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my country's cur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culture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s relatively shallow compared to other maritime powers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enable the marine economy to develop well,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to realize the benefits for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marine culture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rine culture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對于海洋興國的戰略目標不斷加以落實。要想實現海洋強國戰略,就要從海洋資源的開發、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加以推動。注重培養國民的海洋意識,從根本上實現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在高校的文化教育當中,更應當利用其優秀的教育資源來提升高校學生的海洋文化知識以及海洋意識,培養高校學生的海權意識。
1? 我國高校目前的海洋文化教育現狀
雖然我國為一個海陸兼具的國家,但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長期處于,陸地占主要部分而海洋占次要部分。在農耕文明之下,海洋的文化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從而導致祖先創造的多種多樣的海洋文化的傳承受到了影響,只有其中的小部分傳承下來,但在高校將海洋文化傳授給學生的過程當中,也有所欠缺,從而導致大部分高校生的海洋意識淡薄。而通過歷史來看,但博大海洋意識將會影響對于問題思考的遠見性,為了保護海洋權益,提高我國大學生的海洋意識,就必須要將高校海洋文化教育與課程建設落實。
1.1 大學生海洋意識淡薄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涉海大學的院校當中,學生對于海洋意識及其淡薄,雖然大部分學生認同“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的觀點,但卻缺乏對于海洋知識的基本認識。可以通過媒體平臺進行海洋文化的宣傳與教育,通過將海洋文化有關的影視作品在媒體平臺上播放,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所以要加大對于海洋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的支持,從而有效實現海洋文化的傳播以及國民海洋意識的提高。
1.2 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海外文化教育重視程度較低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中對于海洋文化教育的相關課程開課較少,大部分學校只是開設一門海洋文化概論的公共課程,即使部分高校開設了海洋文化的相關選修課,也是針對海洋專業的學生而開設的。究其原因,造成海洋文化課程開設較少,主要是因為海洋文化教育的相關專業教師以及教學資源的匱乏。例如:大部分高校進行海洋文化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由于缺少權威教材,只能采用通過自身積累的經驗編寫講義來進行海洋文化課堂的教育。從而導致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受限于教師的知識儲備,從而導致高校學生所能學習到的海洋文化知識受限制。
我國的海洋文化教育與日韓的海洋文化教育相比較為落后。日韓兩國通過實施海洋戰略,提高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并針對海洋文化教育采取了多種措施,例如:將海洋知識融入到中小學課堂文化課教育當中,對于孩子的海洋意識,從小就進行培養,并且設定了國家海洋節的法定節日,從而提高國民對于海洋文化意識的重視程度。與之相比,我國的海洋文化教育程度較為落后。
2? 在高校教育中加強海洋文化教育的作用
我國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二,但各地區經濟總量的所占比重不夠均衡。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為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瀕臨海洋的區域。這就證明了經濟發展與海洋之間的密切關系。究其根本,在于地區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地區公民的文化素養的高低,而要想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就必須要加強對于海洋經濟文化的相關教育。目前,我國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海洋文化教育程度較弱,從而導致大學生的海洋意識較為淡薄,其中我國只有少數學校將海洋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文化課程,但要想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高校對學生進行海洋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1]。
2.1 體現高校的特色教學
高校在辦學的過程中所具有的教學個性以及風格,即為該高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特色主要包括新型課程體系、特色教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以及優質的教師師資源等方面。
為了適應海洋經濟體制的需要,就要實現大學的海洋類教學的辦學特色,高校可以將海洋知識的內涵拓展到人文與科技方面進行教學,并建立以海洋科學經濟工程以及文化為教學核心的教學體系。
學校還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海洋文化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海洋文化素養,并積極建設學科創新機制,打破海洋學科專業的限制,建設培養人才的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從而深化海洋文化教育的特色辦學理念。
2.2 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海洋文化素養
大學生的海洋文化素養是通過后天的教育以及環境的影響,再加上自身的學習以及實踐,從而逐步培養而來的,并不是先天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對于大學生的海洋文化素養的形成來講,高校的海洋文化課程教育是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2]。通過教師在海洋文化教育課程上開展的教學,可以使高校學生獲取大量的海洋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高校生還可以參加各種形式多樣的海洋文化教育類活動,例如:參加海洋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來提高自身的海洋文化知識。此外,高校以及教師可以開展大型的海洋文化閱讀活動,并在讀書交流中向學生推薦海洋名著,從而提高學生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此外,學校可以在教學樓中設置海洋圖書角,或者加入一些與海洋有關的圖案設計,從而展示海洋文化以及民俗,還可以在宣傳欄中講述海洋名人的故事,從而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良好的海洋意識,最終實現我國的海洋大國的人才培養目的。
2.3 有利于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
海洋經濟發展的活力以及智力源泉是海洋文化,而海洋文化的本質特征是開拓進取、敢于冒險的精神,能夠不斷地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中滲透了海洋文化,并且開發海洋已經成為沿海地區的共同目標。但我國部分人群以及地區對于海洋文化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錯誤認知,一味地強調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以及加速海洋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海洋文化的深入及科學研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海洋經濟的產值每年增長率極高,并且我國沿海城市的GDP增長速率名列前茅,這就反映了海洋文化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3? 加強高校海洋文化教育課程的建設分析
深化我國海洋文化教育任務艱巨,需要高校對學生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培養以及提升,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育人優先”的教學原則,將努力構建海洋校園,實現學生的海洋意識培養,作為高校的辦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海洋人文精神以及科學精神的教育結合,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海洋意識。
3.1 深入進行海洋歷史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我國的海上考察以及貿易,自秦始皇時期開始[3]。從漢唐時期開始,我國的航海以及造船技術在世界遙遙領先,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針以及羅盤針等航海工具仍然是當前航海領域的核心科技,這些都體現了我國與海洋相處的能力。我國前人流傳下來的海洋知識以及財富需要高校教師及師生進行深刻研究與傳播,從而使得我國源遠流長的海洋歷史和文化在今天得以延續。
3.2 高校應開設多樣化的海洋文化實踐活動
在海洋文化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海洋文化實踐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海洋文化實踐,可以有效對學生課堂所學的海洋文化知識進行鞏固,并能夠在進行海洋文化實踐的過程中汲取新的海洋文化知識,并且能夠加以運用。海洋文化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教學大綱外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以及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在校園內進行海洋文化知識的提升,在海洋文化實踐過程當中,不斷地磨練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在社會當中的實踐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此外,學校能夠通過與社會上的海洋文化企業進行合作,從而開展更加多樣化的海洋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為培養我國海洋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礎。學生可以通過海洋文化社會實踐活動來提高個人閱歷以及視野,掌握一定的海洋技能,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與海洋實踐進行聯系,并能夠為我國的海洋文化建設貢獻力量[4-5]。
3.3 國家給予海洋文化教育支持
國家以及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于海洋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并加大對高校開設海洋文化課程教育的資金投入,從而保證高效地進行海文化課程教學的設計過程當中,能夠有充足的經費,并且能夠深入地進行海洋文化的科學研究,從而實現我國海洋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并且還要編寫規劃高等教育的海洋文化教材,普及海洋文化教育,提高我國公民的海洋意識。除此之外,國家還要加大對于海洋文化教育的宣傳,讓海洋文化深入民心,建設相關的海洋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從而使得我國社會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當中有法可依。此外,我國要進行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從使得我國各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協調統一[6]。
總而言之,我國經濟發展的全面建設以及小康社會的實現與我國的海洋文化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提高我國海洋文化的軟實力,弘揚我國的海洋文化精神,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目標以及任務。因此,高校要在進行高等教育的過程當中積極進行海洋文化教育以及海洋科研研究,并在教學過程當中體現海洋文化的辦學特色,提高學生的海洋文化素養,讓學生肩負起海洋使命以及責任,從而提高我國的海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祝宏.構建涉海高校校際“互聯網+中英海洋文化”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初探[J].科學與財富,2019(5):107.
[2] 沈慶會.海洋文化融入大學語文課程建設及教學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3):50-53.
[3] 盧錕.海洋文化教育融入涉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創意設計源,2018(3):71-76.
[4] 鹿紅.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8.
[5] 戢守璽,李楓.涉海高校海洋文化教育與課程建設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17,34(4):75-78.
[6] 邱清華,鄧紹云.加強我國大眾海洋文化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