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聲樂有著較強的感知能力以及共情能力,能夠在不同的聲樂演唱中感受到獨特的演唱技巧,感受到聲樂演唱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情感表達以及演唱技巧直接決定了演唱者是否具有較高的藝術境界。演唱者要真正使現場觀眾的內心情感與聲樂演唱所傳達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情感表達以及演唱技巧缺一不可。本文就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之間的關系、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演唱技巧等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在表演過程中,為了能夠讓觀眾充分地理解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演唱者需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優秀的演唱者除了要具備扎實的演唱技巧外,還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聲樂演唱中,只有使情感真實地流露,并與演唱技巧完美地融合,才能讓觀眾充分理解聲樂演唱的內涵,并了解聲樂的價值。
一、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之間的關系
聲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必須對演唱技巧以及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進行分析,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并將兩者結合。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的情感流露有助于觀眾對聲樂作品的理解,也是觸動人心的有利“法寶”之一。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是聲樂演唱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情感表達對于聲樂演唱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
與此同時,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歌曲中的情感起伏需要演唱者利用演唱技巧進行準確表達,這是學習演唱技巧的基本目的。演唱者掌握扎實的演唱技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觀眾的認可,充分的情感表達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好地調動觀眾的情緒,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展現聲樂演唱的價值。
二、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
(一)把握聲樂作品的歌詞內容
聲樂是通過聲音進行情感傳遞的一種藝術,這就要求演唱者將自己對作品的情感理解融入演唱中,以充分詮釋作品的內涵,給現場觀眾帶來更多的感觸。而要真正做到這點,每位演唱者要能夠準確地把握聲樂作品的歌詞內容。聲樂演唱要求演唱者能真正實現歌詞和音樂旋律的完美結合。旋律與歌詞是現代聲樂演唱的重要基礎,字正腔圓是聲樂演唱的衡量標準之一。聲樂演唱者要確保歌詞聲調準確無誤、字音準確,每一個字的發音都要飽滿,這樣的演唱才能讓現場觀眾清晰地聽到歌詞,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演唱者要將一首歌曲的優美旋律和音樂語言融合,使觀眾感受到音樂美,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符合作品實際的感情內涵
不同時代的聲樂作品有著不同的內在感情,聲樂演唱者要根據自身所要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行聲樂作品的演繹。人們根據自己身處的歷史時代背景、人生經歷、生活態度、宗教信仰以及當地的人文情懷等因素而創作聲樂作品,因此,聲樂作品實際上是對人們生活、情感等的表達。演唱者若想要將聲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出來,就要對聲樂作品的本質進行深度把握。比如,中國紅軍長征中的戰歌主要體現的是中國紅軍在艱苦環境中頑強戰斗的真實情況,表達了樂觀、勇敢的思想和中國紅軍不怕犧牲的精神。面對不同的聲樂作品,演唱者要分析作品的情感內涵,然后通過靈活運用激昂或悲情等多種調式的方法,充分詮釋作品的情感,從而將作品的情感內涵傳達給觀眾。
(三)重視情感表達的創新
演唱者對聲樂演唱作品中的情感進行表達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要注重情感表達的創新。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必須根據作品的情感內涵來表達各種情感,但這并不意味著聲樂演唱者必須完全遵循前人對聲樂作品的理解。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家庭生活、工作環境不同,演唱者對于同一首聲樂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聲樂演唱者對于各種情感的表達不必刻意拘泥于前人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可以將自己對聲樂作品各種情感的獨特理解融入演唱中。當然,實現音樂情感表達的創新也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并且這也要求演唱者能夠將作品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這樣才能夠充分賦予聲樂作品新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
(四)注意樂感的培養
對于聲樂演唱來說,樂感的培養一方面有利于演唱者了解音樂律動中的情感表達,另一方面會使作品更加耐聽。而在不斷進行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對韻律不了解的情況,不能很好地掌握一些較難理解的律動和節奏,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節拍,不能很好地把握其空隙和間隔,導致演唱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要把握好一首作品的律動,演唱者需要注重自身樂感的培養,深刻體會聲樂作品的情感,進而在演唱過程中充分體現作品的內涵。
(五)借助體態表達情感
聲樂演唱屬于表演類藝術。在舞臺上,演唱者不僅要詮釋聲樂作品的內涵,也需要通過神態動作抒發作品情感,使觀眾清晰地了解聲樂作品的情感起伏。如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只是全程站立、神情嚴肅、眼神直視觀眾,那么演唱將毫無生趣,也無法展現聲樂作品的魅力。因此,演唱者要根據歌詞、旋律、節奏,通過眼神以及動作實現作品的完美呈現,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作品的情感。例如,演唱者在演唱花腔高音作品時,要重視自己的臉部表情;演唱愛國主義歌曲時,要將自己的情緒通過自然流露的表情、手勢等展現出來,從而使觀眾更好地理解聲樂作品中的情感。
三、聲樂演唱中的演唱技巧
(一)科學發聲
呼吸對聲樂演唱至關重要。聲樂演唱者要注重呼吸方面的訓練,達到氣息持久、飽滿,確保氣息在悠揚旋律中順暢、持久,并可跟隨節奏變化進行換氣、偷氣、搶氣,使聲樂演唱一氣呵成。
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演唱者的喉嚨需完全打開,避免出現聲音搖晃、氣息傳遞不順等現象。例如,演唱者要打開整個喉嚨,可借助“打哈欠”的調音方式,下拉喉嚨兩邊的肌肉,避免用舌根下壓喉嚨,造成舌根及下巴僵硬,進而影響發音。演唱者需科學、合理運用頭腔、鼻腔、胸腔等腔體,根據需求提高音量調節能力。
(二)把握歌曲節奏
節奏在聲樂演唱中非常重要,精準掌握聲樂作品的節奏成為演唱者完美詮釋音樂作品的要點之一,通過掌握節奏亦可精準抒發情感。例如,柔和的聲樂作品通常情況下節奏舒緩,音量相對較低,并無明顯起伏,音色輕柔、明亮,使觀眾在聆聽過程中猶如被春日暖陽環抱;西北民族民間聲樂作品節奏激昂、音量較大,可以營造出蓬勃大氣、粗獷豪邁的氛圍,使觀眾仿佛置身于西北黃土地之上,產生共鳴。
(三)控制演唱速度
演唱者需控制好演唱速度,為情感表達、技巧處理奠定基礎。同樣的一首歌曲因演唱速度不同,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聽覺體驗。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例,旋律剛響起時,速度較慢,可以體現人民群眾對黨的崇敬、熱愛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盡向往;在歌曲中部,曲調速度由慢轉快,凸顯了人民群眾面對侵略者的氣憤、憎惡之情。演唱者可通過控制音樂速度,精準傳達不同的情感態度,繼而實現演唱技巧靈活運用,提高對音樂作品的處理能力,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圓滿完成聲樂表演任務。
(四)處理好舞臺情緒
聲樂是一門需要登臺演唱的大眾藝術。演唱者一登上舞臺,就要面對全部觀眾的注視,這難免令其產生緊張或畏懼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會造成演唱者喉頭高、下巴僵硬、氣息不順甚至忘詞的情況,對聲樂演唱具有極大的制約作用。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演唱者要在上臺前及時地舒緩情緒。例如,深呼吸可以幫助演唱者將氣息沉下來,緩解緊張情緒;演唱者要盡量保持喉嚨的濕潤,以保證良好的嗓音狀態,將注意力集中于聲樂作品演唱上。只有做到這些,演唱者才能緩解自身緊張的情緒,從而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教育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荊亞冰(1990-),女,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