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導入是開啟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很好地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熱情,所以,運用靈活多變的導入法很有必要。高中語文文本學習本身比較有難度,不妨從導入入手,將文本線索滲透其中,運用“常用導入法”和“特殊導入法”有效提升文本學習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導入法;高中語文;文本學習;線索作用
顧名思義,所謂“導入”,就是正式進入課堂知識內容學習之前,通過圖片、聲音、視頻、文字、動作等不同的方式,簡短、有趣又不失關聯地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的一個教學環節。它不是每節課必須都有,但很多時候可以發揮“統領全課”的線索作用。
一、常用導入法
課堂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單調的,也不是僵硬的、死板的。導入亦如是,不同的文本體裁、文本內容有著不同的導入方式,當然也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1.畫面想象導入法
畫面想象導入法可以說既為解讀詞作服務,又能很好地與詞作內容融合,看似各自獨立的教學環節,卻實現了有效結合。
以《沁園春·長沙》教學為例。雖然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都已經接觸或者學習過毛澤東的詩詞,而且一般詩詞學習都從介紹作者、寫作背景開始,但是這首詞我沒有遵循“套路”。而是先讓學生閉上眼睛,伴著一段舒緩過后又有些激越的鋼琴曲,讓學生“聽”這幾個意象——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并把這幾個意象在大腦中自由組合構成一幅畫面。接下來繼續閉上眼睛,我把“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這七句詞完整地讀了兩遍,讓學生想象這個畫面,并與之前的畫面進行對比,再讓學生說出兩個畫面的不同之處。
2.歌曲吟唱導入法
(1)所選歌曲歌詞是文本本身的文字,更直接地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學習《一剪梅》之前,我先讓學生隨著歌曲《一剪梅》的播放感悟本詞的情感基調,接下來跟唱,讓學生熟悉旋律、記住歌詞。結果,學生很快記住了歌詞,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跟唱,甚至個別學習聲樂的學生能夠精彩獨唱。
(2)選擇與所學內容情感有關聯的歌曲,用相近的歌曲意境帶動學生進入文本。這種方法在文言文學習中效果比較理想。比如,在教學《項脊軒志》前,我課前導入時給學生播放了一首《老屋》,其中一句“老屋啊老屋,是你常常把我的思念留住”完全符合歸有光那句對老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復雜心情,而這種情感的相通點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親近感。
順著這條“老屋”的線索,學生跟著歸有光的文字更真切地體會到了作者對大家族從聚合到分家的不舍與無奈。課后,學生寫的日記《老屋》更是學以致用,真切地表達了對自家老屋的情感,也增強了學生的鄉土情結。
3.文字表達導入法
學習語文,尤其是學好語文,繞不開的一個詞就是“咬文嚼字”。用“推敲”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斟酌字句重要性的同時,本人也會在課前導入時給學生范讀自己寫的與授課內容相關的五言或者七言詩。盡管有時不完全押韻,但是教會了學生學習語文,尤其是學好語文要有“咬文嚼字”的品讀和寫作精神。
二、特殊導入法
1.舞蹈展示法
在學習《熱愛生命》一課時,所帶的舞蹈特長班的學生用一段充滿力量的蒙古族舞蹈展示了對美好與可貴生命的感知。
2.數字運算法
學習《阿房宮賦》時,用“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等句子中的數字導入,并聯系實際,讓學生通過數字運算感知阿房宮的高度和廣度,進而以此為線索探知建造阿房宮給百姓帶來的傷害。
3.詞句對比法
在學習《蜀相》和《書憤》時,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和“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對比導入,引導學生探究詩作者對諸葛亮情感的不同表達。
4.故事講述法
講述電影《一只狗的使命》的故事,引入《小狗包弟》的學習,對比“狗對人今世與后世的永恒忠誠”以及“人在自我生命受到沖擊時對狗選擇遺棄的不堪做法”。
這些特殊的導入法以它特殊的形式在學習文本內容時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或者理性的計算,或者技巧的提醒,或者情感的帶動,以不同的切入點帶動學生進入文本。
總而言之,多樣的導入方法每節課不僅給學生以新鮮感、變化性,還增強了趣味性和交融感。不同的導入方法有著相似的“線索作用”,線索形成文脈思路,進而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全文的層次,同時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中的細節問題。
參考文獻:
張鳳花.多彩導語,讓語文課堂繽紛無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