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峰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學活動要與時俱進,培養全面型的社會人才。在高考改革的理念下,教師要根據教學的要求調整教學方向,踐行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發展的需求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基于此,就從轉變教學理念、突出開放式教學以及引入實驗教學三個方面論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方法;高考改革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高考改革也對教學活動提出了新要求。為此,新時代的教師要與時俱進,順應高考改革的潮流,綜合考慮學生求知和發展的需要,整合物理課程教學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培育,充分展現新課標改革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一、轉變教學觀念,全面踐行“以生為本”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學要更好地滿足相關的條件,全面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廣大教師群體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完成角色和地位的轉變,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據可依地完成自主學習,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高中物理“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課時,教師要帶領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親自完成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要結合物理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突出教學的現代化特色。教師要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找到二者之間的結合點,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有親身參與的機會,共同總結學習的規律和經驗。在這堂課上,學生需要掌握速度的定義以及影響速度的相關因素,透徹把握速度的計算公式。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速度的相關理論加深對瞬時速度、加速度等多類知識點的理解。在上課之前,教師首先要利用有趣的導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可以采用問題和情景導入兩種方式,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運動場上的100米跑步比賽、大自然中日升日落、萬物生長等現象,讓學生在圖片中感受其中有關運動的描述,而運動快慢則是通過一個特殊的物理量——速度來表示。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活動,先自由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找出這些課程學習的重難點。接下來,教師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更好地驗證速度這一物理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速度這一概念的產生過程,讓學生在親身學習經歷中加深印象。
二、采用開放式教學,完成自主探究引導
對高中生來說,追求自由的意識比較強烈。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增添教學的開放性,讓學生能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主動獲取新知識,主動提高學習能力,把握好物理學習的技巧,突破傳統“一言堂”的教學弊端。
比如,在學習高中物理“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一課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更多自由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主動探究新知識。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對宇宙知識的學習會有較強的好奇心,這也就讓教學活動的目的性更加明確。當講解到關于行星繞太陽運動不同的物理學家有不同觀點時,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展開辯論,要引導學生樹立競爭意識,挖掘理論背后的深層含義。教師要明確理解太陽運動與地球引力之間的關系,初步把握相關的物理計算公式。
三、引入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活躍思維
在物理課程的學習活動中,實驗是必不可缺的教學“工具”,它能幫助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借助實驗調動學生的活躍思維,突出物理教學的趣味性。
比如,在學習高中物理“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就要借助實驗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讓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在講解到“滑動摩擦力”這個知識點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展開“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習。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保木塊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木塊沒有做勻速直線運動,要怎樣調整?”這兩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活躍思維,幫助學生再次通過實驗歸納、總結出正確的問題答案。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實驗中完成知識的遷移轉化,更好地學習新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提起精神。
四、結語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加強自我反思,把握好工作的重心,在更靈活的教學模式下完成教學任務,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挖掘學生的活躍思維,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推動物理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培養全面型人才做足系統的教育引導,使高中物理教學真正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成為教學改革的先驅力量。
參考文獻:
[1]林枝欽.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構建[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2):140-142.
[2]李莉.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5(4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