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闖
摘要:首先從內涵和特征兩方面介紹了智慧教育。然后從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化、操作技術不到位、評價與反饋機制不完善這三個方面分析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
關鍵詞:智慧教育;中學教學;教學質量
一、智慧教育的內涵和特征
1.智慧教育的內涵
智慧教育是新時代背景下順應產生的一種新事物,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全世界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智慧教育,是依靠計算機技術、大智慧、云計算等高科技信息技術,對傳統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的一種教育形式。教育改革之路從未停止,智慧教育理念的誕生,進一步推動了傳統教育教學和現代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區域之間教育差距,為提升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2.智慧教育的特征
從智慧教育的內涵來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和現代的互聯網技術緊密相連,依靠現代化的技術而產生,并不斷地向前發展。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是智慧教育產生的決定性因素,同時智慧教育的產生也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的形式。互聯網技術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各地的學生都可以享受一樣的教學資源,凡是有需求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去學習,進一步縮減了各地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
二、中學教學適應智慧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中學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化
目前中學的智慧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是對智慧教學的認識和掌握能力不足,并不能夠真正地將智慧教學的優勢體現出來,都存在一定的智慧性不足的普遍現象。大多數的網絡課程都是提前錄制好的,后期在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視頻內容里有些部分和實際的教學任務之間有偏差和不協調的地方,或者是和學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不太匹配,就會影響教學的質量。
2.中學教師操作技術不到位
由于中學教師普遍對智慧教學的技術熟練程度不高,目前主要依托課前設計的教學內容,也只是進行簡單的教學內容的堆積,對相關的教學內容標記、修改、實時錄音、攝像、師生互動等的功能都做不到熟練的使用,且大多數的中學并不會就此進行培訓,以致很多教師都放棄該方面的技術教學操作。
3.中學教學評價與反饋機制不完善
智慧教學下的教學評價與反饋,應當是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身上的長處和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改善和提高,還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加科學和全面的評價體系,幫助教師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當前的教學形式,但是絕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并沒有掌握這種評價與反饋的方法。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學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
1.統一中學教師智慧教學的理念與行為
一方面,教師應該多學習智慧教學的相關知識,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好智慧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學會經常性的自我分析,不斷審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切實做到“知行合一”,構建互動性的教學模式。
2.加強對中學教師智慧教學的培訓力度
學校應該定期舉行智慧教學技術的相關培訓,向教師搜集教學過程中技術使用上的難點,耐心、細心地為教師講解智慧教學技術使用方法。首先,學校應該開展全方位的、分層次的技術培訓,應當以全校的師生為培訓的對象,增強教師的智慧教學意識,并將其完美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其次,還應該進行分層技術教學,根據對智慧教學掌握能力的差別,將教師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針對每組的情況分別進行教學,幫助教師逐步地提升智慧教學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
3.完善中學教學的多維反饋與評價機制
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學校應該幫助教師完善教學的反饋與評價機制,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評價機制,并注意評價的內容應該多樣化、全面化,提高評價過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實現真正的自我剖析、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我國大力推行教育的改革,加之現代化技術手段不斷革新,智慧教育應運而生,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領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學教學體制的改革,將智慧教學滲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意識到當前教學行為中的不足,及時改正。堅持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為支撐,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更新教學理念,優化現有的教學設計,讓智慧教學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程建林.智慧課堂提升課堂智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優化途徑[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3):96-97.
[2]陳耀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力的中國路徑及優化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20(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