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 ? 賞識教育,居于本質視角分析,其屬于一類尊重生命規律的教育手段,此種教學方式應用下,能夠促使教學者和受教者雙方均能夠居于愛的視角去正視學習這一過程,其整個過程中充滿了人性與生命力的呈現和表達。在此認知基礎上,本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智能化賞識教育手段應用其中,智能化工具教學,借此進一步助推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 ? 智能化? ? 賞識教育? ? 初中教育? ? 英語教學
引言:
初中階段,英語學科屬于重點學科之一,如何就現有的教學水平加以提升,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教育領域,智能化工具可以應用于多種教學場合,尤其是在語音識別、作業批改,以及個性化教學等方面,已成為教學中觸手可及的輔助工具。本文嘗試圍繞英語課堂教學中智能化工具的應用展開具體闡述。
賞識教育作為一項注重“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將其應用于英語課堂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對于語言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幫助教師去挖掘學生個人的上閃光點,促使師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從而優化學習成效。
一、賞識教育概念分析
賞識教育最初來自于家庭教育,在父母教授幼兒學走路、學說話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承認差異,且允許失敗出現,引導幼兒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個人的學習興趣[1]。在現代教育中,賞識教育也并非單純的表揚+鼓勵,其主要指代的是對學生個人行為結果的一種肯定,借此強化學生對受肯定行為的認知強化,同時,賞識教育也是一種對于學生學習行為過程的一種賞識,借此調動或是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2]。
二、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英語教學中,充分將賞識教育教學手段融入到課堂授課中,能夠幫助教師更加全面性的將學生個人的特性及優勢挖掘出來,首先,可以幫助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正確認知到個人的學習態度及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再次深化個人的學習優點以及行為態度,促使其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不斷的放大正確學習態度。其次,教師還需積極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肯定,使得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的認可訊號后,能夠更加堅定且自信的激發個人學習動力,培養更具突出性的個人學習主觀能動性。最后,詳細圍繞賞識教育這一理論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具有十分顯著的正面教學意義,且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后,能夠突出性的幫助學生從傳統的“灌輸填鴨式”教學氛圍中脫離出來,在課堂之上保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于部分本身學習水平不高的學生而言,也能夠在鼓勵、贊賞的目光下以一個更加積極且興奮的狀態投入于學習環節中。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正處于青春期的中間節點,熱血與沖動、陽光與叛逆等矛盾融于一體,且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均處于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對于一項事物正確與否的判斷并不成熟,而此時英語學科的學習內容本身具備一定的枯燥性,很容易導致初中生形成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抵觸心理。此時,教師充分將賞識教育方法應用與教學中,能夠更好的帶領學生去主動關注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優勢的一面,而在青春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影響下,會促使更多的學生在學習的行為中逐漸構建起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耐心,對于學習期間所產生的挫敗感自我消化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最終實現英語教學品質的階段性提升教學目標。
三、智能化工具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營造更加優良的英語課堂學習氛圍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成效的提升,與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之間具有十分重要的關聯性,同時,輕松且愉悅的課堂氛圍創設,對于學習的質量提升也具有顯著調節作用[7]。課堂上,當學生處于壓抑、枯燥的氛圍下,其往往對于所接觸的知識也會產生排斥、抵觸的心理潛意識認知,且會將排斥的心理作用發散與教師身上,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而此時,第一,教師有效將賞識教育應用于課堂氛圍營造中,能夠顯著性的緩解學生對于學習的緊張心理狀態,促使其主動釋放親近教師的信號,對于教師而言,也能夠更加真實且詳細的了解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抵觸點。
第二,輕松的學習氛圍營造,學生也能夠更加真切的從中體會到教師對于自身的尊重,使得學生主觀層面上愿意去接收教師的知識傳播信息,提升課堂英語的學習熱情。
3.2把控適宜的賞識教育應用度
初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賞識屬于教學任務執行的必要性條件,但其并不屬于充分條件,如教師之上完全針對學生予以贊賞,而不涉及任何批評,此種教學方法存在極大的漏洞。
對于中學生而言,其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均處于趨于成熟的關鍵階段,知識認知存在不足的同時,在事物正確與否的認知及判斷層面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從而在成長過程中做出各類錯誤行為。此時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內容:
其一,教師絕不能任其自由發展,仍舊片面性的對其進行大加褒贊,否則很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中長時間無法對個人產生一個正確的認知,從而生活在一個對個人認知不正確的虛擬想象世界中,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容易失去正確方向。
其二,賞識教育方法應用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推送到另一個極端的世界中,影響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進行賞識教學時,應該充分做好“賞識”的把控度,促使學生感悟到賞識教學的精神本質,而非禁錮在表層模仿層面上。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一周之內專項設定一個“賞識日”,可以設定在每周英語作業上交率最低的那一天,期間,對于部分作業上交不齊全的學生,教師絕不能仍舊使用“You did a good job!”、“Its good to do that!”一類的描述語去賞識學生,而是應該面向學生發出“Although I know you may have a reason, I still hope you can……”、“I believe you have a reason, but I still suggest you……”的提問,促使學生能夠在肯定的語言氛圍下,充分認知到個人在英語學習中所犯的錯誤,從而真正認知到個人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上交。此種充分把控教學賞識度的教學手段應用,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在為人方面也能夠更加誠信待人,最終培養學生的好品格。
3.3設計更明晰的教學層次促使學生成就感增強
同一個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在學習基礎、能力以及興趣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致使其英語學科的學習效果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況,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充分關注班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的同時,其次,同步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借此深入性地將學生個人學習潛力挖掘出來的同時,最后,引導其將個人才能發揮出來,從而在英語科學的知識掌握過程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優化學習效果。
但此種學習下,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水平進行了解和分析,方能夠設計出更加易于每一類學生所接受的學習方案及學習難度,使得學生可以在順利解決問題的同時提升成就感。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反義疑問句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其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內容。期間,對于部分學習基礎相對不夠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掌握“Lets……”的反義疑問句,可以是“shall we”此過程中,教師可挖掘學生對于學習持之以恒的毅力,并抓住該特征賞識學生,促使其提升學習的自信心。而對于本身英語學習基礎良好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則可以帶領其學習一些反義疑問句的幾類其他用法,借此實現對于學生學習創新能力的賞識,從而激勵學生主觀上更樂于去學習?;A教學完成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反義疑問句練習時,有關于“Lets……”的習題所有學生都能夠輕松解決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顯著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而部分基礎良好的學生,其可以更好的挑戰一些難度更高的反義疑問句練習,也能夠從中獲取學習的成就感,同一教學環境下,不同教學層次的設立,賞識教學理念的融入,能夠促使所有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有所成”的成就感,從而增加對于英語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提升課堂授課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品質的提升,僅是依賴于傳統的單詞灌輸式教學手段,很難從根源上達成讓學生喜歡該學科的教學目標,而賞識教育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不僅能夠實現師生之間溝通的無差別、無距離感,同時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也能夠通過英語的學習不斷找到個人的優勢之處,從而進一步增強對于英語科學的學習興趣。
此外,賞識教育教學手段的采納,對于課堂良好交流溝通氛圍的營造也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借此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優化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學習的探索意趣,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李藝燕. 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0):P.170-170.
[2]莫麗艷. 信息技術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校園英語, 2020, No.517(25):160-161.
[3]張新考[1]. 賞識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8, 000(016):37-37.
[4]陳麗. 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 英語教師, 2018, 018(011):138-140.
[5]劉艷紅. 淺談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J]. 信息周刊, 2018, 000(029):P.275-275.
[6]唐宇鑫.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運用賞識教育之我見[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21):P.1-1.
[7]張金庚. 淺析”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策[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1):330.
[8]王敏. 論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校園英語, 2018, No.432(44):170-170.
[9]蔣升武. 論賞識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8, 000(0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