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怡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情感意識、行為能力、道德品行、健全人格的重要學科。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引導學生,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在“生活中開出花兒來”,有效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使小學生充分掌握語文學科學習的內涵和主旨,科學運用有效的學習技巧和方法,進而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充滿挑戰、樂趣、新奇,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多方面闡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對小學生來說,教師要充分運用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科學利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學生開展語文學科學習活動,進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流暢能力。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元素,拓展生活資源,幫助小學生開闊認知視野、提升語文分析意識,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鍛煉口語交際能力,讓語文學科成為重要的交流、溝通、互動的渠道,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讓語文在生活中開出花兒來”的教育目標。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語文興趣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來激發小學生的語文興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意識,讓小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善于研究、善于探討的習慣。在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中,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實現“讓語文在生活中開出花兒來”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古詩《題西林壁》時,教師要充分創設生活化課堂教學情境,將古詩詞中的意境引入現實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在形象、直觀、趣味的教學情境中,培養學科意識和學習能力,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感知能力,通過多元化朗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這首古詩的每一句內容都用圖片展示出來,并聯系上下文,對其中的方位詞進行注釋,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配樂朗讀,使小學生在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引導下,仿佛置身“廬山”之中,體會“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意境,讓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在網絡上“暢游廬山”,盡情感受“廬山真面目”,引導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培養語言感知能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充分踐行“生活教育思想”。
二、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科學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小學生在生活中開展語文口語交際學習和鍛煉,全面提高口語綜合水平,幫助小學生以高超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語文學科整體學習成效。
例如,在學習《白鷺》時,教師要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深入探究《白鷺》知識,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鍛煉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白鷺”的外貌特點、生活習性等,做成提示卡,讓學生在“我來做你來猜”游戲中學習課文內容、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促使小學生通過“做一做、學一學、玩一玩”培養觀察、表達、溝通能力,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踐行“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讓生活開滿語文的花朵。
三、開展生活化體驗教學,增強口語交際能力
在“生活教育思想”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先進的教學思想,運用適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教師要明確:語文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要充分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思想,使小學生的生活與語文緊密結合。其次,教師要開展“生活即教育”的教學手段,將生活元素融入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教、學、練合一,進而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開展生活化體驗教學,從而增強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小學生養成口語表達意識。然后,聯系生活中常見的語文資源,鍛煉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來、表達出來,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園子”用精準的語言表達,進而幫助學生豐富生活化體驗,有效培養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真正落實“讓語文在生活中開出花兒來”的教育思想。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一方面,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語文學科元素,培養學生的學科認知和學科意識;另一方面,注重運用生活中的語文知識素材,增強學生的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進而促使小學語文學科系統化、全面化、生活化。另外,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可以幫助小學生將語文知識活學活用、學以致用,要讓小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提取語文知識,進而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使語文學科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與兒童創造力培養[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