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安排了集中的歸類識字,40個“高頻字”的學習,不僅突破了以往兒童入學即學拼音的單調局面,而且將識字教學上升到漢字文化教學的高度,讓兒童盡早接觸到有著悠久歷史的祖國文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兒童對漢字的熱情,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語文素養。識字單元前置改變了識字教學的外部環境,在沒有拼音支撐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兒童識字學詞呢?這就需要教師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充分利用好教材載體,整體上把握識字材料所體現出的要素,“趣”字當頭、“法”字為要、“用”字為本,引導兒童在多樣化的活動和恰當的識字方法引領下快樂識字。
一、“趣”字當頭,利用經驗,以熟帶生
識字教學內容無論怎樣優化,學習主體地位都不會發生變化,只有激活兒童識字興趣,才能使其內在動力系統得以喚醒。因此,識字單元前置下,教師要堅持“趣”字當先,充分利用兒童“原有起點”來構建識字教學,并借助熟字帶動生字學習。
1.用經驗,激發興趣
基于不斷升級的教育需求,學前教育供給服務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對于低年級兒童而言,他們在漢字面前不是“陌生人”,不少兒童積累了一定的識字經驗。作為教師要深度解讀學情,利用好孩子們的識字經驗,激發兒童識字興趣,讓孩子們在生活經驗和識字經驗雙重支持下,積極地參與識字學習。
例如“一、二、三”的識字教學,筆者先引導兒童數一數三個字的筆畫,再根據筆畫猜一猜這些漢字的意思和讀法。對于小學一年級兒童而言,識別數字1、2、3不是一件難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到。這樣就可以借助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根據筆畫的多少,猜測漢字的意思和讀法,不僅較好地調動了兒童識字學習的興趣,也較好地激發了兒童的好奇心,收到較好的識字效果。
2.以熟帶生,激發自信
解讀學情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精準把握兒童的識字起點,因此,識字教學的方法不應該拘泥于常規,而是基于不同的學情采用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以熟帶生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教師可以給兒童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利用熟字帶動生字的學習,并使兒童識字自信心得到較好的培育,增強兒童主動識字的意識。
如“金木水火土”識字教學,筆者沒有直接引導兒童開展識字學習,而是讓學生自己先認一認,哪些字是自己認識的,再讀一讀、說一說這些字的意思。很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紛紛參與進來。就這樣,他們成了一個個“小老師”。不同的孩子掌握的漢字不同,他們之間形成互補效應,會的帶動不會的,識字教學在較好的氛圍中得以完成。由于為兒童搭建了學習平臺,他們識字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語言表達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法”字為要,探尋造法,善用比較
識字單元前置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培養兒童自主識字的能力。這一任務需要教師講究識字“方法”,堅持“法”字為要,引導兒童探尋漢字造字法,巧妙比較,讓兒童掌握方法,學會自主識字。
1.在探尋造字法中化抽象為形象
漢字造字有法,主要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等方法。漢字造字法為漢字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教師可以引導兒童探尋漢字造字法,從而使其把握漢字造字的一般規律,讓兒童從抽象的符號走向漢字的意義。這樣不僅有助于兒童識記漢字,也有利于理解漢字的意思,提高識字教學有效性。
如“日月水火”識字教學,筆者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畫的內容和圖畫中事物的形狀。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兒童觀察旁邊的漢字,看看它們之間在形態上的關系。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它們形態上非?!跋嗨啤?。此時,筆者引出“象形字”的概念,告訴他們這些字就是象形字,再引導學生說一說什么是“象形字”,結合前面學過的漢字和自己知道的漢字,說說還有哪些字是象形字。
通過引導兒童探尋造字法,兒童將抽象的筆畫與漢字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了對漢字的記憶。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也提高了兒童的審美能力。
2.在多元化比較中化復雜為簡單
在識字教學中引入比較教學法,將漢字組合成漢字群,引導兒童認識漢字,將漢字聯系起來進行學習,避免識字教學中混淆不清的現象,發展兒童漢字識別能力,使復雜的漢字教學簡單化。
如,“小”的識字教學,筆者將之與“大”進行比較,引導兒童比較它們之間形態上的區別,再了解漢字的意義,讓他們認識到大與小是一組反義詞,意義相反。引導兒童交流自己學過或者知道的反義字詞。再如,“鳥”的識字教學,筆者將之和“烏”進行比較,借助兩者形態上的相似性,輔助進行識記。
由于引入比較教學法,多個漢字組合在一起,讓兒童在不同漢字之間架設起聯系的通道,或引導兒童建立漢字之間意義的關聯,或加強對漢字形態上的識別,讓漢字成為有意義的群體,并借助漢字形態上的特征進行關聯記憶,讓復雜的漢字教學變得簡單起來。比較教學要達到預期效果,需要精心選擇比較點,這樣才能引導兒童習得方法,自主建構。
三、“用”字為本,鏈接生活,深化語用
識字教學是為了豐富兒童的語文積累,使兒童具備必要的信息獲取能力。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兒童記得幾個漢字,而是為了運用漢字去進行閱讀,更好地指導語用實踐。因此,識字教學要堅持“用”字為本,將識字教學的根扎在運用上,有機關聯兒童的生活,深化語用實踐。
1.鏈接生活,賦予漢字生活味
語言源自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識字教學要有機鏈接生活,讓漢字與兒童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生活場景引導兒童學習漢字、理解漢字的意義,從而使看似冷冰冰的漢字變得富有生活味道。
如“小書包”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時,先讓他們交流自己的小書包中有些什么,再引導他們根據漢字和圖片,嘗試將漢字和圖形連起來。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拓展開來,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的寫法。通過鏈接生活,讓漢字和兒童生活結合起來。
2.深化語用,賦予漢字親和力
語言運用是發展識字能力的有效路徑。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思維束縛,基于漢字教學深化語用,將漢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在運用漢字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賦予漢字以親和力。
如“明月明”識字教學,筆者在兒童完成單個漢字識記、理解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說一段話,能夠將所學的漢字有機地融合進去。這樣,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在運用漢字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對漢字的認識也更加深入。
總之,前置識字的教學,需要教師立足兒童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母語教學的規律,整體上把握識字材料所體現出的要素,引導兒童在多樣化的活動和恰當的識字方法引領下快樂識字,把一個個中國字印在心間。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青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