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 陳光
前言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極大的促進了職業院校的健全建設。職業院校與其他高校相比以社會需求出發,具有自身特色,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的藝術專業大多開設應用性較強的設計類專業,所以對于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應改良過去單一以作業成績評價學生的方法,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方面、多層級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師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狀態和學習成果的采集、記錄、整理、分析和研究,是整個教育過程的最終環節也是教育成果體現的重要環節。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得到認可或指正,對階段性課程有整體的認識。教師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和檢驗,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以達到最優、最適宜的教學模式。在藝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最終完成作品(學習成果),考察是否每一個學生都通過教學活動而有所收獲、是否努力、并有獨立思想是評價的主要目的。所以說,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職業院校以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以培養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所需技能為主要的培養內容;以培養適應生產、管理等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實用性為主導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市場辦學,所以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就是社會和市場對于職業院校教育效果的判斷指標。職業院校的藝術專業涵蓋了多種專業方向,由學習成果向實踐成果的轉變應從學習的各個階段設計滲透,多元化評價,使學生具有能快速走入職場的全方位能力。職業院校的藝術專業的設立與高校相比更加細化,實用性極強,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目前職業院校開設的藝術專業大多數以設計方向為主,大多開設平面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動畫專業、服裝專業等,都是將科學、藝術和技術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專業課程相對比較復雜抽象、發展速度快,并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課水平普遍偏低,但思維活躍、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對新事物有很強的興趣。所以對于職業院校藝術專業的學習成果評價更加應破除“唯論文”論,以多元化的手段,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學校學習與日后職業發展接軌,鼓勵創新,復合多元化評價學生能力,以激發學生的藝術細胞和藝術潛能。
現行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的不足:
近些年來,我國的藝術專業教育已有了很大的發展,藝術專業不斷發展完善已培養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逐漸注重各學科間的融合,教學模式更加合理并多樣化,但對于藝術專業的評價方面依然存在不足。第一方面是評價標準較主觀性。對于學生的評價通常以任課教師獨自完成,沒有其他教學人員的參與;其次是評價標準模糊,沒有系統科學的評價方法。對于藝術作品的評價,常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常以任課教師的個人審美和專業素養作為評判標準,缺乏客觀性。第二方面,對于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單一。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對于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通常是將學生的平時成績和作業成績加起來,綜合給出一個總成績。這種對于單純根據作品完成度打分的方式確實能在一定程度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出總結,但忽略了對于學習過程的考察,以及對于學生創造力、職業方向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判斷與評價。第三方面,現有評價體系忽略了個體的成長。職業院校對于學生的評價通常以小班型整體水平作為評價參照,每一個班級學生素養受學習環境、學生來源、學習風氣等多方面影響并不相同,僅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水平進行劃分,往往容易忽略個體縱向的進步和發展。第四方面,目前評價標準實用性不強。職業院校以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應突出教育成果的實用性和發展性,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從日常學習評價中著手,一切以未來職業發展為最終目標。
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建立要統籌兼顧,從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出發,協調優化,改變原有單一層級評價模式,多層級評價;改變原有單一評價標準,多方面評價。
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對于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完善,筆者給出了以下幾個方向的建議,學生學習成果成績需結合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評分。力求建立一個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導向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1.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作品評價
藝術專業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后都會完成相應課程的作品,教師通過作品給予相應分數。以素描課程為例,評分標準需要參考作品比例、透視、刻畫能力、黑白灰明暗關系等因素。在色彩構成課程中,優秀的作品會要求畫面元素設計合理、優美、抽象;構成的組織關系有創意,韻律與節奏;色彩的組合有新意、美觀;制作精良等方面。在設計色彩課程中,要求學生明確設計色彩的基本概念、能具備一定的色彩表現的基本能力;熟練把握設計構思進行多種形式再現;掌握運用色彩的不同表現形式;能準確把握造型的能力結合色彩進行創作。根據以上要求,對設計色彩的結課作業進行評分。作品評價的成績可占總成績的40%。
2.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學習過程評價
學習過程對于任何科目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為避免學生只看重最后作品而在學習過程中態度不端正的不良習慣,在學習成果的評價中增加對學習過程的評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上課過程中學生若有一下表現如:認真聽課、筆記完整;積極思考,思維比較活躍,交流比較充分;能按時足量完成作業;全勤、或僅有較少遲到、早退現象可獲得中等以上課堂表現成績。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有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在課程的各個環節中認真學習有利于學生日后對于知識的總結和思維發散。熟練掌握學習的方法,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其他知識,刻苦勤勉的態度,可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過程的評價比例,還可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班級整體學生學習的進步,提升整體學習成果水平。學習過程評價的成績可占總成績的20%。
3.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創新思維評價
職業院校的藝術專業大多開設設計方向相關專業。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其是根據特定的設計目的,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并通過文字、圖形、色彩等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創作,將可視化信息傳達給受眾并對受眾產生影響的工作。因此,設計就是通過對日常所見所學的積累再創造而產生新的作品,要求設計師有極強的創新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維實體化的能力。要從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出發,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不斷的訓練和指導,并以提高對于創新、創意點的評價,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想出獨有的創意想法,引導學生對于創新能力的重視,為以后的設計之路奠定良好基礎。創新思維評價的成績可占總成績的20%。
4.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市場成果轉化評價
近年來,藝術專業學生規模日益龐大,每年都會創作出大量作品,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結課后的曾經傾注心血的作業便不再有任何價值,這無意是一種資源和時間的浪費,也容易導致學生不會學以致用而學無所用。若從市場需求入手,指導學生進行一定的市場調研,以市場化的評判標準指導和把控學生作業,鼓勵學生參加社會類項目和賽事活動,并給予相應分數獎勵,可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做好鋪墊,從而帶動整個藝術專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市場成果轉化評價的成績可占總成績的10%。
5.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相同科目授課教師和縱向班級評價
對于大部分藝術專業課程的評價,都是由相應課程的指導教師對教授班級的全部學生一一進行指導與評價,但每一個人評判藝術作品都是有其自己的審美喜好,而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審美喜好不盡相同,如都聽從教師一人的觀點進行評判,難免抑制了學生自我的藝術靈感或使整體學生作品有相同表現的趨勢。因此,可安排相同課程不同班級的授課教師進行學生作品交叉評價,學生可以了解不同老師的指導意見,對于學生創作思維的多方面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對于同進度、學習相同課程的班級,也可以班級間縱向評價比較,以避免不同班級學生水平整體或高或低而產生出同是優秀,卻能力相差甚遠的情況,以提高專業的整體水平。相同科目授課教師和縱向班級評價的成績可占總成績的10%。
結語
通過建立健全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的多元化體系,使學校與社會接軌,培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增強實踐、創造能力,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工作中能學有所用,也體現了職業院校培養職業型人才的目的。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多元化評價還可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完善、健全、改進。“多元化”無疑已成為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職業院校今后發展也應不斷以“多元化”的視角為出發點自我改良,緊隨時代步伐,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職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楚天.以“多元化教學評價”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的本科教學[J].藝術教育,2010(05):18-19.
[2]謝京茹.淺談高校藝術設計類學生作品的市場轉型[J].電影評介,2015(04):104-106.
[3]馬浩瀚.關于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特點分析[J].藝術科技,2016,29(05):396.
[4]牛冬玲,鄒妮娜.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藝術設計類課程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8,31(06):40.
[5]劉振男,周靖楠.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多元化評價體系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02):59.
[6]朱小社.高職課程形成性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5-6.
項目:本文系吉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0年度科研課題“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學生學習成果多元化評價體系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XHY230。
作者簡介:康佳(1993.03-)女,漢族,籍貫:吉林省白城人,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教師(助教),碩士學位,專業:中國畫,研究方向:工筆人物。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省長春市1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