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燕
摘要:隨著教學不斷改革與推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顯然是一種高效的方法。數學教師應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將實際生活融入其中,以此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促進其自主積極的進行探究、思考與學習。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應用
前言:
數學知識通常來自于實際生活,兩者之間聯系緊密。而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落實生活化教學,能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變的更加簡化,易于小學生理解,以降低學習難度。同時能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積極性調動起來,推動其自主融入到課堂中,將數學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以促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
一、融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
實際生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不但極為熟悉,且往往能從中看到很多數學現象,然而這些現象都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聯系密切,可見生活與數學兩者不可分割。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思維與各項能力還有待培養,因此,面對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完全理解掌握有較大難度。但是小學生對實際生活卻較為熟悉,那么數學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在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將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融合,創設高效教學情境。能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生活中常見且更簡單的形式,不但易于小學生理解,降低學習難度。同時能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將知識掌握更加扎實,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各項能力。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本課教學目的要讓小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運算。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避免枯燥的講解與反復讓學生做習題,可以創設具有生活氣氛的情境。如:周末到了,小麗要去超市購買一些日常所需用品和食物。最終購買面包用了14.9元,牛奶用了15.5元,礦泉水12.9元,水果23.6元,日用品37.8元,如果小麗帶了100元錢,所購買的物品總額度是否超過100元?若是沒有超出,還應找回多少元錢?這樣的情境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且超市購物通常會涉及到本課小數加減法知識,十分契合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讓小學生倍感親切且較為熟悉,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使其對學習數學產生極大興趣,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情境中更好的掌握與鞏固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小學生數學各項能力與學習質量,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
二、提出生活化的課堂問題
問題能將學生求知欲望充分激發,推動自主學習。而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與掌握能力薄弱,對于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起來較為吃力,這往往會導致小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逐漸削減,長此以往,對其后續數學學習有極大影響。故而,面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提出生活化問題。以及此將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發,使其能從生活的角度自主去理解、探究與思考問題,尋求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扎實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強化小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對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有正確認知,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材上的內容提出更加生活化的問題。如:學校食堂買了22箱蘋果,每箱有2層,每層15個蘋果。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3個班,平均每班36人。每4個蘋果約重1千克,每千克蘋果5元錢。那么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是否夠每人一個蘋果?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嗎?提出此類生活化的問題,不但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極大興趣,并能從生活角度去理解問題,從而自主積極的進行探究、分析、思考與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達到培養小學生思維的目的。還能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拉近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進而促使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得以提升,確保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收效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生活化的教學實踐
數學源自于實際生活,一切與數學相關的概念與理念都能在生活中尋找到依據。而在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責任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其邏輯思維,同時應注重將教學實踐變的更加生活化,能夠讓小學生熟練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于實際生活,強化其應用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結合生活中常見事例,積極組織教學實踐,為小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這樣能將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促使小學生以高漲的情緒積極參與到實踐與學習中,在不斷思考中達到培養小學生思維的目的。在扎實掌握知識的同時起到鞏固所作,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記憶,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例如在《復式統計表》一課,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如何制作復雜統計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讓小學生以聽講的方式學習知識,應為其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積極組織生活化教學實踐。讓小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數據收集整理知識,統計全班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如: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玩電子游戲等,再將收集好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動手制作復式統計表。數學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指導,讓小學生自己動手,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而組織生活化教學實踐既能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興趣,以高漲的情緒參與到實踐與學習中,還能促進小學生積極思考,發散其思維,對所學知識起到鞏固與扎實掌握的效果,強化小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其學習質量與數學綜合能力,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結:
在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應用生活化教學,可以融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同時提出生活化的課堂問題,組織生活化的教學實踐。不但能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極大興趣,從而自主進行高效學習、探究與思考,發散思維的同時扎實掌握知識。促使小學生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熊細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1):82.
[2]陳德發.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對策[J].魅力中國,2021(2):326.
重慶市大足區雙路小學 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