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

摘要:目的 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及分析。方法 于本院接收的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85例納入研究,計算機隨即將其分入兩組。42例接受常規康復護理(對照組),43例接受偏癱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觀察組),對比兩組康復效果。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應用效果顯著,可確切促進恢復肢體功能有效并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梗死;肢體偏癱;偏癱肢體功能康復合理;應用效果;生活質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miplegic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2 case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control group),43 cases received hemiplegic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miplegic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hemiplegia;reasonable rehabilitation of hemiplegic limb function;application effect;quality of life
腦血管疾病中臨床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病癥為腦梗塞,發病患者中老年人比例相對較高,受人口老齡化加劇影響,國內發病率階梯式遞增【1】。臨床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救治,雖然可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但是治愈后殘疾率較高。偏癱屬于發生率較高的后遺癥,會導致患者喪失運動及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其生存質量。因此在有效治療同時需要重視采取有效康復合理措施恢復期肢體肌力。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的 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獲得優異效果。現詳細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85例納入研究,計算機隨即將其分入兩組。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梗塞,均于發病后3d內入院治療,患者家屬知曉研究詳情;排除精神異?;颊?、癡呆患者、發病前運動功能異常者。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5例、17例,年齡46-72歲,均(59.77±2.32)歲;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4例、19例,年齡46-75歲,均(60.20±2.25)歲。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差異較?。≒>0.05),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進行藥物、飲食和生活指導,積極開展疾病宣教強化患者治療信心;規范完成營養支持、口腔和皮膚護理;進行基礎康復訓練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1)疾病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床上開展被動運動,促進肌力恢復;吞咽困難患者強化其呼吸及吞咽能力【2】;(2)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盡早開展早期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要求患者保持合理體位,能夠降低肌肉痙攣幾率,早期開展關節運動,協助患者坐起訓練;(3)將健側手指放置于患肢下方并交叉,輔助患肢進行握手及上舉;護理人員將手術放置于患者腋下和腰部,使其保持平衡保持坐位,后伸手制成轉變為臥位,強化平衡能力【3】;(4)協助患者站立,告知身體微微前傾,上體髖關節,緩慢舒展下肢和軀干,多次聯系屈膝伸髖動作;護理人員協助寫完成步行訓練,協助行走過渡到獨立行走,之后急性上下樓梯等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5)具備一定活動能力后強化肌肉訓練,完成日用品抓取,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鼓勵患者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包括刷牙洗臉,進食等;(6)注意循序漸進完成鍛煉,康復同時重視開展心理干預,提升患者依從性,保證康復訓練效果。
1.3 指標觀察
評定護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參照Barthel指數評分),百分制,評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評定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參考SF-36簡要量表評定),百分制,評分越低表明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用卡方(x 2)檢驗方法,計量數據以()模式闡述,利用t值檢驗方法。統計學軟件使用SPSS20.0,P<0.05,提示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
2 結果
兩組護理前兩組Barthel、SF-36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組Barthel、SF-36評分相比,對照組較低(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塞患者腦組織因受缺血及缺氧影響存在不同程度損傷,患者運動、認知和感覺功能受到較大干擾,會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導致家庭承受較大負擔【4】。雖然目前通過對癥治療患者生命安全無虞,但是治療后容易伴隨多種后遺癥。常規康復護理模式患者被動參與,應用效果并不理想。臨床實踐表明【5】,護理過程中應用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根據各個時期恢復特點,選擇適當康復護理項目,早期開展進行康復護理及訓練,促進恢復腦組織功能,從而逐步恢復肢體功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殘率,使患者具備正常生活能力,對于改善其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可促進恢復腦梗塞伴偏癱患者運動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
綜上可知,腦梗塞伴肢體偏癱患者護理中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可降低后遺癥嚴重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價值顯著值得廣泛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文.探討神經內科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09):227-229.
[2]孫運濤.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觀察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06):45-46.
[3]王婷.康復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老年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療養中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1):3811-3813.
[4]姚靜珠,劉玲.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08):983-985.
[5]黃俏麗.探討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6):71.
[6]王亞萍.早期護理干預在偏癱、失語的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6):211-212.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醫院?16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