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這一策略的教學效果較為良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問題導學”教學法的應用,并注重應用的方式,因為應用方式決定著此教學模式作用的發揮,也決定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7-0053-02
引? 言
小學數學學科中的問題導學策略,是指教師先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小學生去思考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并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再通過學生完成問題情境的過程,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培養目標。雖然“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但與教師的應用方式密切相關。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應用方式,從而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問題導學”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數學學科的培養目標是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學生便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應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在思考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指導去挖掘知識點,在挖掘到知識點的同時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數學教師要以引導學生思考為核心,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原因是學生的思維可以根據問題挖掘學習中能夠與問題相匹配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充分鍛煉思考能力,并在思考過程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問題導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1]。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的理念與需要遵循的要求
(一)“問題導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理念
問題導學教學法的教育理念是利用問題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地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點,在實現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同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能力,進而充分發揮教學的作用,以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的更好發展。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法時需要將教師教學設計的有效性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相結合,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思考,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及教學效果,在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斷提高,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遵循的要求
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導學教學環節時,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伊始利用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另外,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還需要將教學資料的范圍進行有效拓寬,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料以輔助學生有效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1.基本環節的要求
教師應明確導學案的重要性,其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等,可以說導學案設計工作對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與素養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保證導學案與學生自身發展規律相符合,所設計的內容要將課堂內外的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考慮在內。因此,導學案的基本設計環節應由五個方面構成,分別是學生預習、探究過程、學習體會、自我檢測與評價、拓展知識。
2.導學案設計意圖
預習的設計:預習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開端測試學生預習的效果,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根據掌握的情況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進而保證“問題導學”的針對性。
探究過程的設計:探究過程的設計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此方式主要是促進學生完善自身掌握的知識體系,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發現數學問題并掌握知識點。之后,教師再通過小組成員間交流的過程整合優化知識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學習彼此的經驗,學習他人的良好學習方法,進而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
學習體會的設計:學習體會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并對知識進行再次復習。教師可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整理與總結知識點、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靈活化的教學過程以促進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優勢與劣勢,進而明確自己發展的目標,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系統性知識體系。
自我檢測與評價的設計:此環節的設計主要針對教學反饋環節,通過測試訓練的過程來檢驗教學設計的效果,再通過對效果的準確分析來完善教學方案的設計,進而達到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師在檢測學生學習成果時應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檢測,可通過不斷變換訓練模式的方式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再利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拓展知識的設計:此環節主要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在設計此環節時,教師應立足教學本身,將課內外知識有效結合后,采用創建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進而達到拓展學生數學知識的目的。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教學設計的實例與分析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角的度量”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第一,正確認知“角”,明確“角”屬于幾何圖形,掌握“角”的概念;第二,學會角的表示方法;第三,學會對“角”的度量;第四,在生活中能夠找出“角”,并會用掌握的度量方式測量“角”。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能夠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角”,并進行角度的準確換算。教學難點為:角的表示方法、角的換算方法。
(一)明確學生學習目標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為:讓學生采取預習的方式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在學生預習之前,教師應采取措施幫助學生理解“角”的知識。技能培養目標為: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為: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其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再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點。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存在的真實“角”的事物,讓學生先分析這個事物中所存在的“角”的作用,再通過學習的過程了解這個“角”如何測量。教師通過問題的創設及引入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能夠讓學生在預習時進行積極的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
(三)基本訓練的設計
教師可以為學生出幾道測量“角”的題,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學生完成問題后,教師可通過學生互換批改的方式,再一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收集批改結果后,應挖掘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化問題,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
(四)針對式訓練的設計
在基本訓練中,教師可整合出學生的學習策略,并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訓練題型的設計,通過針對式的訓練環節幫助學生再次認知知識點,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五)測試反饋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而通過學生問題的提出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進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問題導學”教學法,可以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能夠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應合理運用這一教學策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葉雯.小學數學新手教師課堂問題設計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溫惠?(1980.10-),女,福建廈門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