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澤彬
優秀的班集體是學生茁壯成長的搖籃。班主任的角色在建設優秀班集體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班主任既要有細心和耐心,也要不斷摸索和積累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 發揚民主,組建班委會,充分發揮班委會的輔助作用
班委會成員是班集體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他們在班主任和同學之間起著上通下達、縱橫聯絡的溝通作用,在班集體建設中發揮著組織管理、服務同學和示范帶頭作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認真選拔、任用、培養班委會成員,組建有利的班委會,就成為班級管理工作中一項最基礎但卻非常重要的工作。每當接任一個班后,班主任都要先用一兩周的時間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利用班會課明確不同的班干部所擔負的職責,同時讓學生規劃、描繪擔任班干部后對自身發展的遠景,調動學生參與競爭當班干部的積極性,接著用毛遂自薦和民主選舉兩種方式組建起班委會。再次進行職責強調。每周班會課上,不同職責的班干部匯報各自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及時點評鼓勵,提高班干部管理的方法和水平。在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中,要充分發揮班委會的先鋒模范作用,讓他們出謀劃策,活動中班干部積極主動地展現自己的才智,引領和帶動其他學生,成為了其他學生學習的航標。在使用班干部的過程中,要充分信任他們,讓他們放開手腳大膽工作,在管理中提升他們的能力,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減輕負擔。
二、 立足班情,全員參與,制定班級共同的奮斗目標
人的培養過程不但繁瑣復雜,而且時間較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當班主任新接手一個班級時,要全面了解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包括學生的姓名、年齡、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家庭情況、家長聯系方式等,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共同的奮斗目標,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共同的奮斗目標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起著導向、推動、激勵的作用。那班主任如何制定這個目標呢?首先,要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發動全班學生參與制定,才能使學生把班集體建設當作與自己休戚相關的事情,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被調動起來。班主任在提出班集體目標之前,要征求全班學生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和地位,從而自覺自愿地去實現班集體的目標。其次,目標制定要有層次性,要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由近及遠地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實現各個目標的信心,從而使班級全體成員腳踏實地為達到更高的標準而努力奮斗。再次,目標制定既要適度,又要有激勵作用,符合全班大多數學生的要求,能被全班學生接受和實現。另外,目標還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讓學生經過認真的努力才可以實現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進取的精神。最后,班集體目標要有針對性,內容及其表達要具體簡明,易于記憶和貫徹落實,便于檢查和評估考核。多年的管理實踐證明,有了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就能調動全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 家校溝通合作,共同管理學生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甚至比學校教育更值得重視,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產生的種種心理問題大多數都與家庭因素有關,因此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班主任要拓展與家長的溝通途徑,提高與家長的溝通頻率,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況,同時給家長宣傳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家長思想比較傳統,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旦學生犯錯,就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導致學生早早產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教育觀念的落后,了解這種教育方式的缺陷,改變家長的教育方法。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一定要給予家長足夠的尊重,用委婉的語氣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對家長的行為以引導為主,鼓勵他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當學生的表現日趨優秀時,家長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成就感與自信心。只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才能為學校教育奠定基礎,更好的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
總之,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細致而又艱辛的工作,作為班主任老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關注學生成長細節,針對學生個性化特征,創造性的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