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漢軍
摘要:我國正處于十四五規劃的開端之年,社會各界逐漸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其中也包含高中語文的教育。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存在民間文學作品,通過對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分析與研究,創新培養方式,為后續相關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加深學生對廣西的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廣西;民間文學作品;閱讀;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引言:
傳統文化內關鍵組成內容之一為民間文學,其具有地方特色以及鄉土氣息。將高中時期語文教學同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相結合,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廣西文化,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因此,需研究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創新培養手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1]。
一、改變教學理念
因為長時間受應試教育以及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大部分教師對學生考試成績過度重視,通常把分數當作對學生學習進行衡量的唯一標準,這導致語文教師在開展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活動時,通常重視為學生講題的思路以及方法。此種灌輸式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比較被動,在進行課堂學習時缺乏主觀能動性。新課改的出現,改變此現象,將學生當作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需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自主學習。在高中時期開展廣西民間文學作品閱讀活動時,教師需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同新課改內容相適應,確定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興趣,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展開深入挖掘,同時將此當作教學活動的入手點,對學生進行吸引,使其學習熱情得到激發,更加積極地加入到課堂學習活動內,且學生在思考以及探索相關問題時更具積極性,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既要重視自身教學理念的變化,也需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使其意識到學習語文的作用,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習廣西民間文學作品在成長期間所具有的作用,對其閱讀興趣展開激發。改變學習觀念同樣屬于有效開展廣西民間文學作品閱讀的基礎。學生唯有了解閱讀作用,才會更加積極的參加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活動,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2]。
二、創設教學情境
不斷深入的新課改,使素質教育得到更大發展,教師需積極改變教學思維,對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受教育活動模式的限制,包括以往知識講解與文章結構等,教師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在開展廣西民間文學作品閱讀活動期間與作者進行交流以及溝通,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同教師展開溝通與交流期間,可以使學習效果得到提升。為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同廣西文化,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展開教學活動,比如:分角色閱讀亦或是情境再現等,促進學生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花池溫泉的傳說》時,通過角色扮演,將文章內容演繹出來。教師讓學生分別扮演阿池哥、荷花姑娘、村民、老翁以及王母娘娘等,同時也有一位學生為旁白。通過多媒體以及學生與教師準備的道具,生動再現阿池哥與荷花姑娘之間的故事,也展示出二人孝敬父母、為人忠厚、勤勞善良的品格[3]。情境演繹更具直觀性,教師對學生自由發揮持鼓勵態度,為學生設立更具趣味性以及生動性的情境,保證學生可以對廣西民間文學作品中人物心理以及情感具有深刻體會。
三、結合實踐活動
在高中時期的語文實踐中加入廣西民間文學作品,能對我國傳統美德展開有效傳承,在學生心中留下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的深刻印象。比如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亦或者清明節,壯族人民以及漢族人民都會做五色糯米飯。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此情況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做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的來源是什么?由此引出課堂內容《五色糯米飯的來歷》。教師在講解之后,可以通過相關活動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傳承傳統文化。
1.組織編寫手抄小報。學生可以通過文字以及繪畫等形式將五色糯米飯的來歷描述出來,將故事通過書面形式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利用此活動,學生更加了解以及認識我國文化。同時,此活動也讓學生具有展示自身的機會,使其課余生活更加豐富,渲染出更加優秀的校園氛圍,使學生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同時,因為五色糯米飯是在清明節時使用,也會讓學生更加了解清明節。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家人在此節日中有哪些風俗習慣。同時,學生也可以把自身收集到與清明節有關的詩句以及諺語同大家分享。如此,學生不但了解五色糯米飯,也更加清楚清明節與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同時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2.制作五色糯米飯活動。制作材料選擇廣西傳統材料展開制作,在制作期間由本鄉本土人民傳授基本操作步驟與方法。學生在此活動中,可以體會到鄉土氣息,且比較濃重,利用手手相傳將文化習俗的精髓進行傳承,發現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本源。
3.開展以五色糯米飯為主題的文章競賽。征文比賽需要學生按照五色糯米飯的傳說,同生活實際相結合,將自身感受描述出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戰勝以往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內容空洞以及言之無物等,誕生很多優秀作品[4]。因此,此活動既使學生增加生活體驗,也將其文字表達水平以及能力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廣西民間文學作品的閱讀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分析,提出相關培養策略。首先,教師需改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演繹文學作品,增強學生記憶;最后,教師在開展廣西民間文學作品閱讀活動時,需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拓展知識面。如此,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陳志芳. 淺析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從閱讀積累開始[J]. 考試周刊, 2019, 000(038):32-33.
[2]湯樹楓. 開掘文本篇性,鑒賞文學作品——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策略[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0, 000(007):P.46-50.
[3]景莎莎. 傳統文化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 2019(7):P.35-36.
[4]趙亞平.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索——以文學類文本教學為例[J]. 新課程(教師版), 2019, 000(008):57.
廣西柳州市民族高中 5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