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凌霄
摘要:結合相關資料顯示,PPP項目在俄羅斯各地應運而生,無論針對其發(fā)展速度還是規(guī)模等方面均讓全球另眼相待。作為友好睦鄰,俄羅斯PP建設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對我國建筑領域與投資金融機構“走出去”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條件,這些企業(yè)以及機構要想在俄羅斯市場中占有腳步,就要掌握俄語PPP專業(yè)術語特點及翻譯方略,繼而做到未雨綢繆。
關鍵詞:俄羅斯;PPP術語;翻譯;方略;CLAST
引言
在最近幾年里,我國很多企業(yè)以及機構紛紛邁入了俄羅斯PPP市場,倘若想要在這一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熟知與之相吻合的五花八門的專業(yè)術語,所以,俄羅斯PPP專業(yè)術語的翻譯工作與推廣工作就顯得非常關鍵,不可小覷。現在結合俄語PPP專業(yè)術語特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其翻譯方略,旨在為類似工作指明方向。
1俄語PPP術語及其特點
作為一種科技術語,俄羅斯PPP術語通常存在一般科技術語所具備的總體特征屬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性;二是單義性;三是系統(tǒng)性;四是專業(yè)性等。但如果從其術語來源,也就是生成機制來講,該術語通常存在以下幾種特征:一種是“外來借用”;另一種是“內生自創(chuàng)”。
針對“外來借用”來說,其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拿來主義”。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以發(fā)現,PPP最早源于英國,當前俄羅斯所實施的PPP制度說白了就是從西歐借鑒學習得到的,所以諸多的PPP術語的確是從其他語言借用得到的。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來講,因為俄語和歐洲不少語言相通,都屬于字母文字,所以科技術語在慢慢生成期間,通常都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取的:一是音譯;二是轉寫;三是仿造等,顯然這屬于俄語PPP術語的關鍵來源。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俄語PPP術語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詞語是通過外來借用的手段衍生出來的,比方說(特許經營)、(受讓方)等。這里值得一提,該手段并不是我們單純所說的“拿來即用”,而是要在充分結合俄語自身構詞法的基礎上對相關詞語做好加工工作,旨在讓這些舶來詞趨于俄語化。
就內生自創(chuàng)而言,其實際上屬于俄語PPP術語的另外一個明顯特點。對俄羅斯發(fā)展歷程進行分析后可知,該國家自身就存在著比較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國家和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在其歷史上也是家喻戶曉的,所以俄語PPP術語中難免會或多或少地滲透著一些從自身固有詞匯中“朝花夕拾”而來的詞語。對這類術語進行分析后,可以發(fā)現:其通常根植于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帶有明顯的民族語言特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來講,此類術語雖然總體上如同鳳毛麟角,然而卻是該國家術語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術語,像(字面意思:準 PPP )、(私方倡議)等。對以上術語進行深度剖析后,可以發(fā)現:其在其他國家抑或是相關地區(qū)一般是看不到的,因此相關人員沒有經過充分考慮而將其翻譯成其他語言,那么會讓讀者在閱讀期間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揣摩其中的含義。所以,此類PPP術語往往是術語翻譯中的核心。相關人員在對此類術語進行外譯的過程中,應當予以高度重視,旨在增加誤譯情況出現的概率,繼而對雙方PPPP工作開展的腳步產生較大的阻礙。為了在下文中更好地闡述其翻譯原則與翻譯方略,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將上述這兩種類型的術語歸為以下兩點:一是“無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二是“有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
2翻譯原則
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快速來臨的趨勢下,無論針對術語翻譯工作來說,還是就推廣人員而言,均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在實際翻譯期間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讓互聯(lián)網科技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旨在及時有效地對新生科技術語做好譯介工作。筆者在充分結合自身多年經驗的基礎上,在這里建議相關人員與其他科學技術人員在對這些術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可在適當的情況下對“CLAST”五位一體原則進行充分利用,該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creativity(創(chuàng)造性);二是localization(本地化);三是accuracy(準確性);四是source-tracing(溯源性);五是timeliness(時效性)。
對該原則進行深度剖析后,可以得知:其涵蓋的5個構成元素是處于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針對accuracy來說,其屬于核心,同時也屬于術語翻譯的終極目標,余下4項翻譯維度都應當將其當作核心,禁止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顛倒了。就creativity而言,其簡單地說是在術語翻譯期間,需要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是就那些新生科技語缺少完全對等的詞匯抑或是母語中缺少完全對等的詞匯時,禁止死守老規(guī)矩,保守固執(zhí),不求改進。對于localization來說,其實際上是要求譯語需要盡可能地和我國文化融為一體,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國人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譯語;就source-tracin而言,其可以翻譯成“語義溯源”,簡單地說是站在語義方面追溯某一術語的歷史源頭抑或是追溯詞組的歷史源頭,側重于術語來源以及實際意義;對timeliness進行分析后可知,其實際上是警示術語翻譯也需要對時間觀念進行充分考慮,所以基于科學技術水平持續(xù)提高的背景下,科技人文交流與日俱增,無論針對哪種詞匯來說均呈現出了大幅度增加的趨勢,有關術語倘若不能在第一時間做好翻譯工作以及公示工作,那么必然會對我國發(fā)展腳步產生較大的阻礙,同時基于“先入為主”的效應,在實際翻譯期間也需要對其是否存在時效性予以高度重視。這里將當作論述對象,這里先對“CLAST”綜合運用思路進行簡要分析。針對該俄語PPP術語來說,其在以下幾個國家中的詞語中均看不到它的身影:一是英國;二是日本;三是德國;四是法國等,所以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進行漢譯的過程中,總是不能通過以上“第三語言”將其準確地翻譯成中文,倘若想要讓翻譯的可靠性與完整性得到有效強化,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對該術語的來源進行全面、細致地追溯,經過追溯之后可以得知在俄羅斯的相關文件中指的是,基于這種背景之下能夠追溯到《關于俄羅斯聯(lián)邦地方自治組織總體原則的法律》,對這一法律條文進行深層次研究之后,可以得知:屬于一種“地方自治機構”體系,而并不是公眾通常認為的“市政府”,所以相關人員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應當對“國家與社會資本合作”這一翻譯方式進行充分利用,并在此基礎上把該俄語術語譯成“地方自治機構與社會資本合作”,顯然這種方式不單單強化了創(chuàng)新性,還將本土化充分地展示出來,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法。不僅如此,相關人員還需要對翻譯的時效性引起必要的重視,官方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對該術語做好翻譯工作以及公示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市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這種漢語常見誤譯在國內PPP行業(yè)的錯誤影響。
3俄語PPP翻譯方略
在充分結合以上翻譯原則的基礎上,對俄語PPP翻譯方略進行簡要探討。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幾種方略:一是“無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的翻譯方法;二是“有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的翻譯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3.1“無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的翻譯方法
針對這類PPP術語來說,其基本上來自外來詞,所以相關人員在實際翻譯期間,通常將目光放在了“溯源性”之上,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術語的源頭—“第三語言”,用來熟知該類詞匯的出處,旨在詳細講解此類俄語PPP術語的內在含義。打個比方來說,就對minimumincomeguarantee這一英語詞組進行了使用,可見,相關人員在具體漢譯的過程中,就會不經意地將其譯成以下幾種意思:一是最低收入擔保;二是最低收益保障,和俄語詞組字面“最低擔保收入”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翻譯例子數不勝數,因為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
3.2“有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的翻譯方法
對“有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進行分析后可知,其屬于特有的PPP術語,無論是針對相關術語單詞還是詞語來說,其源頭均在俄語自身,同時在其他語言中常常探索不到相吻合的表達形式。在這種背景之下,相關人員在對這些術語進行翻譯期間,需要溯源于俄語自身,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解釋這些術語在俄語所表達的內在含義;與此同時,因為這些術語在
漢語當中匱乏相應的表達形式,因此在具體翻譯的過程中,還應當將目光放在本土化以及創(chuàng)造性之上,換句話來說就是要在充分結合我國國民認知水平的同時,認真鉆研、科學論證,旨在給出最為合適漢譯。
從客觀上講,雖然“有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在總術語當中并不占據較大的比例,然而卻屬于阻礙人們了解俄羅斯PPP的主要影響因素。舉例而言,這個詞極易讓很多人不了解詞句的確切涵義,只從字面上牽強附會地作解釋,并將其翻譯成“聯(lián)合競標”,換句話來說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若干家企業(yè)組成聯(lián)合體共同投標”,然而對其根源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可以可知,其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公方共同招標”的意思。基于這種背景之下,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在這里建議將其翻譯成“公方聯(lián)合招標”,這樣做的目的是和“聯(lián)合競標”進行區(qū)分開來,同時這種翻譯方式又和我國人民群眾的認知習慣相匹配,堅持了本土化的翻譯原則不動搖。又如,其通常指某些和標準PPP項目較為相同,然而私方身份難免會存在公方色彩,并不是百分之百與PPP項目相吻合,基于這種背景之下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在這里建議應當把翻譯成“類PPP”,旨在讓人們理解起來更加省時省力,也存在濃厚的創(chuàng)新因素,同時還可以加大推廣力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對這種術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對翻譯的時效性引起必要的重視,如果此類有特色的PPP俄語術語正確漢譯推出緩慢,那么必然會對以下幾點產生嚴重的影響:一是相關企業(yè)對俄羅斯PPP的正確認知;二是金融投資機構對俄羅斯PPP的正確認知。倘若我國國民以習慣性思維用比較熟悉的歐美PPP術語概念套用到此類俄羅斯PPP術語上,那么長此以往下去就無法正確認識兩者之間存在的區(qū)別了。結合這一方式,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實現對術語溯源的科學追蹤,在熟練掌握俄語術語原義的同時,應當將目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漢語文法表達方式;二是我國國民的認識水平等,旨在對該類術語實現創(chuàng)造性翻譯。
結語
對于那些極具俄羅斯特色的PPP術語來說,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在這里建議需要對CLAST”五位一體術語翻譯原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旨在讓翻譯的可靠性得到有效強化。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來臨的趨勢下,相關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人員也需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對各種現代化工具以及方式進行充分利用,旨在將翻譯水平加以提升,強化傳播推廣效率,從而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姜凱.俄漢工科術語語義泛化認知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嚴峻.試論大學英語翻譯中常見錯誤及翻譯技巧[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330-330.
[3]郭朝.商務英語語言特征及常見翻譯錯誤的原因[J].科學與財富,2020,(16):325.
[4]管歲.商務英語語言特征及常見翻譯錯誤的原因[J].企業(yè)導報,2011,(7):228.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