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鴻
摘要:從實際的教學工作來看,初中體育課程中籃球教學是其主要內(nèi)容,而體能訓練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有效方式。不過,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體育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成為了一門很特殊的課程,這和教育部門開展體育課程的初衷有所矛盾。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目前初中體育籃球體能訓練現(xiàn)狀。對此,提出了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建議。
關鍵詞:初中;體育;籃球教學;體能訓練
前言: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形成鍛煉的慣性,從心理學理論角度分析,能讓學生自覺鍛煉,充分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并且借助鍛煉提高自身體能。尤其是將體育課程納入中考考核課程之中,這也使得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排斥心理大大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體育課程,室內(nèi)授課和隨意調(diào)課取消的情況的出現(xiàn),使得體育課程的開設更加順暢。
一、高中體育課程籃球教學與體能訓練的現(xiàn)狀
(一)體育教師的籃球體能訓練安排單一
籃球運動在我國的體育項目發(fā)展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體育生活與娛樂生活的深層融合,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了解愈發(fā)豐富。因此,體育教學本應是一個效率逐年提升的顯性過程。但是,細觀我國大部分高中的體育課程教學,尤其是體育課程中基本熱身活動教學亦或體能訓練活動安排,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部分的體育教師自身對于體能教學并不夠重視。所以,在體育教師展開具體的體育教學活動前,籃球體能訓練的訓練目標不足夠明確,學生可參與的體能訓練也不夠多樣,尤其是一些特定體能素質(zhì)的訓練,如耐力、爆發(fā)力等的相關訓練,實際可進行的體能訓練安排單一,久而久之,就導致體育教師的后續(xù)體能訓練安排愈發(fā)單調(diào),學生可認知的體能訓練活動范圍狹窄。
(二)學生的訓練參與度與喜好度呈現(xiàn)分化
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體能訓練已不再單一的以“安全保障”為首要基礎,而是對于學生切實的體能實踐訓練。但是,基于體育教師單一化的籃球體能訓練,一部分的學生在固化的訓練模式中會逐漸的由有興趣向沒興趣過渡。再加上籃球項目,或者說體育課程本身,就是喜歡的學生極度喜歡,不喜歡的學生簡單參與。如大部分女學生對于籃球?qū)I(yè)詞匯“啟動速度”、“加速度”“耐力標準”等都相對沒有興趣;一部分男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實踐訓練沒有掌握實際竅門而停留在盲目的耐受訓練;一部分學生對于肌群訓練有興趣但沒有建立與籃球的必然訓練連接。
二、初中體育課程籃球教學與體能訓練建議
(一)合理的籃球體能訓練計劃
1.速度體能訓練
速度是籃球場上得分的重要武器,如果速度太慢,很容易被他人斷球,這也是評價籃球運動員水平不容忽視的參數(shù)。籃球比賽本身屬于團隊競技,如果想要突破對方防線,那么進攻方的球員速度需要快過防守方,這樣才能夠完成得分過程。例如,展開裝箱速度訓練,碎步運球、全力加速跑等,使得學生集中精神,堅持不放棄。
2.力量體能訓練
籃球作為一項高強度的運動,通過力量訓練,包括上肢力量、肩部力量、腰腹力量、手臂力量、腿部力量等,在運動中些高難度的動作,而且避免運動損傷。以腿部力量為例,下肢訓練主要是集中在腿部的爆發(fā)力,能夠更快速度的啟動,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能夠避免失位,讓學生跳的更高,減少被他人蓋帽的可能。例如腰腹力量訓練極為重要,其核心力量是籃球運動的關鍵,在訓練時可以借助卷腹、仰臥起坐等。來增強學生的核心力量,進而在運動中有更強的爆發(fā)力。
3.耐力體能訓練
一場籃球比賽的時間較長,尤其是加上暫停、發(fā)球、加時等時間,會達到2小時左右,如果學生缺乏耐力,很難堅持到整場,甚至是半場的無法堅持,為了得分,學生會在籃球場折返跑多次,對此需要進行相應的耐力體能訓練。選擇的訓練方式為急停折返跑、長跑等,這樣讓學生堅持跑步,提高耐性,同時通過折返跑練習讓學生在籃球比賽中占據(jù)優(yōu)勢。
(二)充分調(diào)動學生興趣
要想切實提升高中體育籃球體能訓練的訓練實效,體育教師就需要在現(xiàn)階段分化的取向喜好上進行折中且趣味化的訓練活動規(guī)劃,增多訓練方式的多樣設計。除了在體能訓練中,采取一些速度,力量,耐力等專項訓練之外,還需要將體能訓練和其他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相結(jié)合。體能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zhì),如果學生的體能只是針對跑步、運球等來提升,那么整個訓練過程過于枯燥。結(jié)合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來看,可以通過體能訓練與戰(zhàn)術(shù)訓練相結(jié)合的方式,針對球場上不同位置的分工展開訓練,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能訓練中去。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教師在旁進行戰(zhàn)術(shù)指導,假如其中一個小組中鋒非常厲害,那么另一個隊的隊員則需要通過小組配合來限制其發(fā)揮,不斷的無球跑動,這樣能夠讓對方中鋒體力消耗速度較快,讓己方順勢得分。學生在對抗訓練中,既能夠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zhì),也能通過具體的訓練認識到如果體能條件優(yōu)秀,那么在球場上也會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籃球教學實踐中進行體能訓練極為重要,在中考目標的指引下,需要將其發(fā)展成為一個長期化的學習項目。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能夠讓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高中體育課程中,體能訓練必不可少通過一些新穎的訓練方法。能夠滿足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錢思佳.淺談循環(huán)訓練法在初中體育籃球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5):48-49.
[2]康翠峰.快樂教學法在初中體育籃球體能訓練中的應用[J].田徑,2019(04):29+32.
[3]楊云.初中體育籃球教學的訓練方法[J].科教導刊(下旬),2019(0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