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卓倫
摘要:德育教學對學生人生發展影響很大,小學教師需要重視六年級學生的德育教學。本文立足于小學教育之中開展德育教學實踐,分別從“學校加強教育,樹立正確價值取向”“開展家校合作、雙方共同努力合作”“舉辦體育活動,提高學生合作意識”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地探索和發現。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內容,這既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又是人生階段的必修內容。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傳統美德教育的歷史上至孔融讓梨、臥冰求鯉;下至新時期領導干部楷模孔繁森等人物。傳承至今的美德是歷史的精華,并為人們所稱贊。在經濟發達的今天,出現一系列不文明的現象,小學生過馬路闖紅燈、不懂得尊老愛幼。這些行為表明我國的德育教育需要強化,以避免對社會的不良影響。由此,我國教育工作者要改變這一現象,采取有效措施,從小學生抓起,學校應當把德育教育工作擺在首位,通過開展品德課程、家校合作等方式來共同提升小學生的德育素質。
一、學校加強教育,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只注重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而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的重要性,常常占用思想品德課程來上所謂的主科,有些學校甚至不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一方面是強化對老師針對德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忽視了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小學時期才是人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學校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思政課等來加強小學生的德育品質。
例如,在學習“尊重他人”這一課時,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為了深刻使學生理解,任課教師可以派出三個學生代表,在講臺上切身演示,兩個同學交談對話,另一個學生故意的打斷他們的說話,然后交換身份,體驗完后,教師可以問問學生被別人打斷說話是怎樣的感受。據了解,被打斷后,很不舒服,不知道該聽誰說話,通過使學生切身實際體會,可以增強他們對品德課程道理的理解。品德書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教師可以切身使學生演示,增加對品德課程道理的理解。
二、開展家校合作、雙方共同努力合作
小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家庭度過的,家庭和學校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要想培養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單單靠學校及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而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出現偷竊等德育問題,僅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殊不知,家長的耳濡目染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才是最核心的。由此,教師及家長應該聯合起來,指導家長做力所能及的活動來增強小學生的德育素質。
例如,學校可以不定期舉辦家長會座談,以活動作為聯系家長和學校的橋梁,以班級為單位,家長可以說說孩子在家庭的表現,教師聽后給出相應的建議。如小紅在家庭中表現出不懂得謙讓,吃飯要自己先吃,不尊敬家中的老人等現象,家長跟老師描述大概情況后,教師可以引導家長給小紅播放尊敬老人、禮貌讓人的小動畫片段,如孔融讓梨,孔融是家中最小的,他最后拿了個最小的梨子,可以看出孔融很懂事,相信小紅也可以看完這個動畫,問題可以有所改善。還可以開展家訪、家庭接待日、家長開放周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使家長了解學校的環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等。相信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得育品質,還能密切學校和家長的關系。
三、舉辦體育活動,提高學生合作意識
體育活動不僅是孩子快樂的天堂,也可以是教育工作者開展德育教學的平臺。學校可以利用小學生貪玩這一特點,有意識地將德育教育融入趣味體育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運動比賽的過程中增加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合作意識等。學生在快樂體育中學習思想品德教育,通過開展趣味運動會等項目來間接使學生意識到合作、競爭等品質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提高學生德育素質的有效措施。
例如,以班級為單位舉辦運動會,運動項目可以有接力跑、兩人三足等合作型的游戲。如在進行接力跑時,為了增加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可以使更多學生加入進來,每個班出10個人,男生五個女生五個,打亂順序進行10×100米接力跑比賽,學生的勝負欲會被激發出來,為了使班級取得更好的名次,學生會在課下積極練習,這增加了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交接棒的練習過程中,學生要懂得互相合作,配合默契,才不會使接力棒掉下來,進而提高跑步的名次,提高班級整體的得分。通過舉辦運動會接力跑等比賽,既可以鍛煉小學生的合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個人對班級的集體榮譽感。
總而言之,是否擁有良好的德育素質對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不但關系到小學生當下的成長,還影響到學生以后的發展。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通過增加品德課程、家校雙方合作、舉辦運動會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德育品質,相信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一定會蒸蒸日上。在以后的教學之中,我們應該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劉務騁. "試論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中如何加強德育工作." 東西南北:教育 23(2019):1.
[2]黃惠琴. “對小學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黃惠琴.” 成功:教育版 24(2012):26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