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課程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十分多元。在具體的課堂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的教學思維,不僅要讓學生良好地掌握一些理論基礎,也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元素,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發揮課程教學的綜合培養效果。教師應找到融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和德育的各種角度和切入點,多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引導,避免對學生的單一說教。
結合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和對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對小學時期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而言,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杜絕一些不良的行為模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并且幫助學生構建積極正面的思想認知。小學生普遍對計算機和網絡很感興趣,并且部分學生很早就開始接觸這些電子產品。但是,部分學生還不具備較好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可能會在網絡上接觸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沉迷于網絡,可能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對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正面地引導學生,可以結合一些特定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制力,讓學生從小學時期就養成好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教師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育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制力的培養,讓他們有效控制上網時間,不要沉迷網絡。教師要培養學生分辨事物的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要讓學生知道網絡信息有好有壞,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會對我們產生積極作用,要學會分辨網絡信息。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教學主題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比如,在學習《機器人行走》這部分內容時,學生能夠初步完成簡易機器人的制作,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要將機器人應用到正確的地方,避免學生產生認知誤區,或者出現一些不好的使用行為。這種適當的教學延伸能給德育提供空間,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
結合具體事例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學開始,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對養成學生健全人格很有幫助。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具體事例,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收獲。這可以起到綜合培養的效果,不僅能讓德育更好地融入課堂,也能讓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獲與提升。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進入機房時你推我搡,沒有秩序,電腦桌上有雜物,下課后不關電腦就離開。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欠佳。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要求學生有序地排隊進入機房,養成在公共場所遵守秩序的好習慣。教師還可以基于一些具體的教學主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生活習慣。比如,在教學《感知變幻—運動傳感器》時,教師可以對這個主題進行教學延伸,讓學生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參與運動,體驗運動的樂趣。這會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豐富,學生可以對所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學習印象。
多設計一些多人參與的實踐探究活動,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很多學習內容都需要學生基于良好的小組協調配合加以完成,這樣的活動過程對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多人參與的實踐探究活動,加強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多經歷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在良好團隊配合的基礎上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這會帶給學生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配合,不僅可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還可以讓學生懂得和別人合作,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學《語音控制對話機器人》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索利用語音控制對話機器人的一般方法,每個小組都可以開展自主探究,了解其中的原理,完成最后的實踐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時會充分交流,集合集體的智慧一同解決問題。這增強了團隊之間的凝聚力,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豐富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獲。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亭湖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