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安徽省的民辦高校安徽新華學院、安徽三聯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外國語學院的羽毛球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走訪及調查發現,目前的民辦高等教育在高速發展,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勢必會影響民辦高校的發展。因此,本文對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對羽毛球教學的發展提出對策與建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 安徽省民辦高校羽毛球開展現狀
1.1 羽毛球師資力量現狀調查
通過走訪調查安徽省5所民辦高校中的80名體育教師,其中羽毛球專職教師28人,羽毛球兼課教師52人,結合教師的人數數量,職稱、學歷和教齡,我們可以看出專職教師人數少于兼課教師,職稱為助教42人,講師32人,副教授6人;學歷為碩士研究生68人,本科12人,教齡5年以內為60人,教齡5-10年12人,教齡10年以上8人;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民辦高校羽毛球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擁有高學歷,但專職教師人數過少。
1.2 學生實際情況調查
根據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喜好程度的調查發現,學生對羽毛球的熱愛程度非常高,非常喜歡羽毛球運動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55%,喜歡的學生人數占23.5%,一般喜歡程度的學生占10.7%,不喜歡羽毛球的同學占10.8%,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羽毛球的熱愛程度較高。學生對學習羽毛球的動機高從側面對民辦高校的羽毛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3 羽毛球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現狀
在被調查的5多民辦高校中,學校的體育課實行俱樂部形式,全校學生混合上課,每班人數在40人左右,羽毛球課的教學主要采取鏡面示范,背面示范、語言講解及糾錯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練習多以教師多球訓練,學生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在羽毛球課中,大一新生主要以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術為主,大二學生主要以靈活運用各項技術為主。在教學中,主要安排理論知識學習,握拍法,接發球、擊打高遠球,進攻和防守技術,場地規則,裁判法等。
1.4 羽毛球教學場地器材硬件條件
對安徽省5所民辦高校的羽毛球教學場地器材設備的調查情況如下:3所高校沒有室內球館,2所高校有室內球館,擁有3塊場地的學校有3所,擁有6塊場地的學校有2所。從5所高校的場地設施來看,主要存在場地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上課需求,3所高校是室外場地,上課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無法保障教師上課的質量。
2 羽毛球開展現狀的對策研究
根據調查發現安徽省民辦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改善教學條件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這不僅是發揮羽毛球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所需。為此我們對現有的羽毛球教學現狀提出新的整改思路。
2.1 重視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規范管理羽毛球課程教學
在高校體育教育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羽毛球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在民辦高校中要盡可能的開設這門課程,學校領導要給予資金支持,提高關注;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為社會培養全方位的發展型人才。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鍛煉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2.2 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通過調查發現,民辦高校的羽毛球教師趨于年輕化,雖有這較高的學歷,但多處于職業生涯的初期,在教學經驗和能力方面還有所欠佳,學校要經常組織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教,在比賽中增長教學能力;學校實行青年導師制,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學校要提供更多技能進修或者外出培訓,從而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2.3 促進教學場地器材等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各高校的體育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和提高中,公辦院校基本實現有一個室內場館,民辦高校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同時,體育教育的發展也需緊跟時代步伐,加大體育場館的建設,在場地上滿足學生鍛煉的需求,進而激發學生的內在鍛煉動機。同時學校增加羽毛球教學器材的購入,減少學生學習的經濟投入,提高現有場地的利用率。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安徽省民辦高校師資力量偏于年輕化,擁有高學歷,但缺乏教學經驗,教師專業化不足,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外出培訓學習機會欠缺,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新性。喜歡羽毛球運動的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83.2%。羽毛球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以大班混合教學為主。5所高校中,3所高校無室內場館,2所高校擁有室內場館。
3.2 建議
建議民辦高校加強對體育教育的關注程度,加大對羽毛球教學工作的資金投入,基本保障學生有一個設施較為完整的學習場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促進教學場地器材等基礎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羽毛球交流賽,加強對羽毛球運動的宣傳力度。
(作者單位:安徽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