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平 羅卓
摘要:本文探討了在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緊扣化學專業知識,整理相關化學實驗教學案例,從中找出思政元素,并將其恰當地融入無機化學及實驗的課程教學中,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思政元素;立德樹人
進入新時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只有堅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遵循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基本要求,才能承擔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1]。課程思政強調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材體系、教學管理機制體系之中,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注重將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是高校立德樹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幫助學生解答思想困惑、價值困惑、情感困惑,激發其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幫助其在創造社會價值過程中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
專業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專業知識本身具有明顯的價值傾向、家國情懷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拓展和開發。由此,專業教材、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應體現時代性,教師在知識傳授中應注重思政元素的拓展和主流價值觀引領。
無機化學實驗是高等院校化學、化工、環境和材料等化工類專業開設的首門基礎實驗課程,是無機化學課程體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整個化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實驗,加深對無機化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學習并掌握無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修養,為后繼的課程及將來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礎。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們來說,在鍛煉化學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學習習慣,扎實的專業基礎也是尤其重要的。為此我們緊扣化學專業知識,整理了大量的相關案例,從中找出思政元素,并將其恰當地融入無機化學及實驗的課程教學中[2-4]。
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
在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誠實謙虛、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有時所得出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不一樣,或者與課本知識不一致,這時要對實驗的設置和實驗過程進行檢查,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多做幾次實驗,若實驗結果仍然與預期的或者與課本知識不一致,此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相關知識提出質疑。
二、實驗安全和保護教育
實驗室安全是整個實驗教學的重中之重,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一些易燃,易爆,易制毒化學試劑和藥品的使用,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有意外發生。在教學過程除了基本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我們還需提醒學生冷靜對待,科學處理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意外、突發和緊急情況,養成實驗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例如:不小心燙傷或燒傷的如何處理、試劑潑灑到桌面、酸或堿灼傷皮膚的處置等。只有注重化學實驗安全的學習,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并且采取有效防范和防護措施,才能盡量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保證實驗安全順利進行,使學生牢牢樹立實驗安全意識,為學生走入社會和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三、綠色化學意識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在化學學科中的具體體現就是綠色化學的科學理念,這是對傳統化學的發展和創新,也是化學包括無機化學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引入綠色化學內容,同時也深入發掘經典無機化學領域中的綠色化學元素,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實驗中,可以讓學生知道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共同形成的酸雨和酸霧會損傷人的呼吸道,致使一些價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蝕毀壞,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還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積的某些重金屬元素化合物溶出,從而進入魚、貝體內,通過食物鏈而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在實驗教學中,還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其它實例來加深學生印象,拓寬學生視野。
同時也可以結合化學實驗來進行綠色化學技能教育。比如,在做產生氯氣,氯化氫等氣體的實驗時,一定要采用封閉體系進行,防止氣體泄漏污染空氣,危害師生健康。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從節能減排角度設計、改進、挑選實驗方案和選取實驗藥品,使學生盡可能采用一些無毒無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實驗方案和選擇一些無污染、可回收、可循環利用的藥品。
在無機化學及實驗課程中,我們從以上幾方面深入挖掘無機化學實驗課程內容的課程思政元素,使得思政元素與教學知識點和內容巧妙結合,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未來我們將堅持并進一步探索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目標的定位,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將課程思政與教學真正融為一體,實現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精準、更有效地發揮立德樹人的功能,使專業思政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李慧,張留學,王紅芳等.思政教育在無機化學及實驗課程中的融入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9,6(77):301-303.
[3]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349(09):58-62.
[4]李衛東,黃祐,黃金燕.高職建立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思政育人機制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9(07):107-110.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8]436號),校企合作開發實驗教材的研究與實踐-以長沙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為例;長沙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作者簡介:
黃永平(1965-),女,漢族,湖南長沙人,高級實驗師,從事實驗室教學與管理研究。
羅卓(1981-),男,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長沙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專業教師,主要從事新型光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