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偉
摘要: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從以往的“接受式”學習向“遷移式”學習進行有效轉變,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從生活中發現物理現象,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以此來實現主動學習,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創新能力,最終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人。因此,教師要轉變過去的教育思想,不斷探索并創新教學的形式與方法,本文通過情境創設、實驗教學和聯系生活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育。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育路徑
深化課堂改革是教研工作的永恒的主題,但不少教師依舊受傳統教育思想限制,在課堂上過于突出“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以及思維的發展。這種“我講你聽”的模式不僅會磨滅學生學習的熱情,甚至還阻礙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路徑。
一、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喚醒學生創新思維
情境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以往“填鴨式”教學帶來的弊端,有利于將枯燥、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轉變學生對物理課的消極態度。因此,教師要結合當節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在備課時設計巧妙、有趣的問題,并用媒體資源來營造特定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某個現象的關注和好奇,使學生主動探索,通過一系列分析逐步探尋到正確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其創新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力”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向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兩個人在滑冰場溜冰,甲往前推了乙一下,這兩人居然同時往后滑出一段距離。在具體的情境中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明明是甲推乙,為什么兩個人都會滑動呢?”結合視頻情境學生的思維逐漸被激活,他們開始模仿和探索,又比如自己用力打了同桌的手掌一下,發現自己也很疼……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想,總結情境中的共同規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進而思考類似的事件是否有一致的結論,從中喚醒他們的創新思維。
二、合理利用物理實驗,鍛煉學生創新能力
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課上向學生展示有趣的實驗,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物理現象,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使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來探究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讓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此外,教師還可以合理地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掌握常規實驗步驟的基礎上,能夠自主制定實驗方案、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實驗儀器并展開具體操作,最后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相關結論,這樣不僅可以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而且還有利于鍛煉他們自主創新的能力。
在教學中失敗的演示實驗加以利用,可以達到學生創新思維鍛煉的效果。例如,在教《大氣壓強》一課時,瓶吞雞蛋這一演示實驗,傳統是用沾有酒精的棉花中瓶中燃燒,但由于瓶內缺氧消耗不夠,雞蛋往往吞了一半就卡在了瓶口。此時,抓住“學生喜歡看老師失敗”的心理,順勢給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接著提問學生如何改進。短暫的講課停留,是學生思維大迸發的黃金時期,可能有學生會提出天馬行空的做法,但老師應該耐心聽學生講完,從中篩選出金點子,適當加以指導,然后布置學生課后嘗試完成。
如果改進辦學提問時出現冷場,也不怕,老師可以用“瓶口向上放入熱水加熱,拿出立即將雞蛋置于瓶口”的改進辦法再給學生演示。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如何用相同的原理,將吞進去的雞蛋怎么弄出來。學生思考后提出向瓶底倒熱水的方法,在此思考、分析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成就感,也促進了創新思維的積極鍛煉。
三、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培養生活創新意識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與教育是共存亡的”,這表明學科教育離不開實際生活,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那么這樣的教育將是無意義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多彩的生活中來挖掘相應的教學素材和資源,盡可能地向學生呈現生活中的事件或現象,一方面可以減輕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有利于讓學生結合以往的認知經驗來分析、判斷生活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使其對新授知識展開主動、有效的建構,從而培養其生活創新意識,讓學生在今后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探究物理現象和知識。
在教“能量轉化”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例如結合教室里用電:“我們每天都在用電,像燈泡、電扇、空調都需要電,那么電能又是從哪里來的?還有沒有其他獲得電能的例子?”通過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思考,然后通過層層引導學生得出:能量既然可以被我們消耗,也是可以被產生的。最后,教師讓學生總結“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生活現象,進而介紹光能、化學能、核能等轉化為電能的相關內容,以此來激發他們的生活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教師要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合理利用物理實驗”和“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來引導學生適當地轉變思維,使其能夠進行理性地、創新性地進行思考,使學生透過表象尋找規律,逐步獲取、理解物理知識,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與能力,最終促進初中生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淺談[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11):61.
[2]蔡正林.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實驗提升學生創新能力[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9(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