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森
摘 要:在現今的信息化時代我們國家急需要一些高素質的人才,從而加快我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因此,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加強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現狀與策略
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引領未來我國發展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為了能夠使少年和青年們快速的適應當代社會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不僅要重視專業課的知識成績,還要注重對其德育課程的培養,從小學抓起,使其養成優良的品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尤其是閱讀教學中,把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讓二者有機融合,使小學生在日常語文課程的學習中也逐步的加深對德育教育的理解,為學生以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好鋪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現狀
在基礎字詞與成語的學習中,相關語文老師注重對字詞與成語其古義的挖掘,并和現今的詞義相對比,及時的補充相關品德教育的內容。在小學語文短文閱讀中,教材也多側重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加強品德教育的相關內容,滲透著德育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書寫中,作文的中心也大都傾向于品德方面的立意,無時無刻不在向小學生傳達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的重要性。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普遍側重對課本知識的傳授,重視相關考試科目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德育教育滲透的關注與思考。
長此以往,自然而然的忽視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推進發展。例如:在誠信類的閱讀理解中,老師側重于對社會誠信的反思與呼喚,側重于在卷面上進行相對全面的回答,而忽視了在閱讀理解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相關誠信意識的教導,沒有為學生以后具體社會行為的實踐做出更深層次的引導。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問題也從側面體現出新時代教育對小學語文老師教學技能與教學方法的新的期待。
二、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參透的策略
1、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所以越是輕松愉悅的氛圍,越是能讓學生打開自己,與老師主動交流,主動訴說自己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存在的問題。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多關懷學生,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要時常給學生以鼓勵。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認真聽學生的訴說。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講課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鼓勵學生,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設立不同的目標,讓學生在每節課獲得成就感,引導學生擁有良好心態,樂觀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2、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一篇篇的語文教材,充滿著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如在教《窮人》這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描寫環境的句子、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和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的體會,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在自身生活困難的情況下仍本能地向別人伸出援手的可貴品質。他們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個善舉、一個信念,讓人動容,彰顯出人性之美。我們要贊美窮人夫婦善良、寧愿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3、重視語文德育滲透,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滲透理論,即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二是指向理論,即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課文結尾或總結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在執教《橋》公開課的過程中就采用了滲透理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一座橋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橋被洪水沖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里卻建起了另一座橋,那就是老漢和兒子用生命筑起的生命橋,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座橋將永遠的留在全村老百姓的心中。
4、借助語文教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部編版的小學課文,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挑細選后所采用的,每篇課文都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師在課前首先要認真分析課文,發掘其中對學生德育教育有幫助的部分,從而在課堂中用新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可以讓學生自己闡述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表演等,在這樣的課堂形式下,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學習,不知不覺中也達到了對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參透德育教育,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整合德育資源,定會加深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增強他們學習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內涵將內化為他們的人格,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秋實.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 華夏教師,2020(06):38.
[2]安洪靜,孫洪斌.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 亞太教育,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