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摘要:就目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常常出現的一類狀況是,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教師的批改,教師無法從學生后續的習作當中收獲反饋——這意味著所謂批改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發揮作用。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可以以一種全新的批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習作效果,這就是引入學生互評互改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互評互改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塊,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整體規劃能力的關鍵。對于傳統教育來說,教學與評價是相互映襯、相互實現的。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創新寫作評價觀念,養成良好習慣
在一些學生的觀念中,糾錯是因為錯誤而存在的。批改的原因是他們的作文不夠好,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會對“批改”這個詞產生很大的抵觸,這也就產生了相當錯誤的觀點和認識。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端正學生的觀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和改進觀”。他們可以引用大量名人,通過多次批改、增刪成就模范文章、生成著名故事,讓學生認識到評價和改正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理解評價和改正的目的不是為了改正錯誤,而是為了把文章做得更好。
比如學生們接觸到魯迅本人寫的文章以及后人和其他人對魯迅的評論。在學習這些內容的早期階段,教師可以介紹“一件小事”的例子。這部千余字的小說在作者發表之前,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和思考,甚至在寫作前后,經過了15次的修改和思考。
二、科學劃分小組,開啟互助式點評
在小學生當中開啟互評互改的習作點評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如何對學生進行小組區分。在這樣一場評改當中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相互評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益,所以小組設置絕對不可以是“強強聯合”的劃分方法,而是強調優勢互補。可以將全班同學按照語文成績、習作水平、閱讀量、語言表達能力及口才情況分別以10分制由教師進行評分,最后根據得分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四個梯隊,每個梯隊各出一人,補合成若干個習作點評小組。
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性格、性別方面的差異性,每個小組當中都會安排一名組織能力強、能夠活躍氣氛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小組長的選拔方式與成績無直接關系,關鍵在于其是否能夠調動小組內更多成員的參與,完成點評任務,也能讓學生們有所收獲)。小組成立之后組員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激發起閱讀、點評和分析的興趣,進而增生對習作的熱情。
三、制定互評互改的習作方法
制定具體的、具有可行性的評改方法,是落實互評互改的另一前提,特別是在過往的教學實踐中,評改都是由教師所主導的,很多小學生現實生活中并沒有什么經驗,也不知道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評改。
(一)巧用范文,奠定評改基礎
一些學生在初次接觸到評改這一議題時,很容易陷入到手足無措的局面,即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導入范文,由教師進行范文的評改,學生則效仿教師進行點評。當然這種效仿并不是漫無目的的“學習”,畢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語言習慣,其邏輯思維和行文構思也會有非常顯著的差別,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一味地模仿走向高質量的點評。
(二)一目了然,點評從形象開始
每一個學生的習作成品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文字多么優美、故事多么精彩、表述多么老練,而是書寫是否公正、頁面是否整潔——這樣頗為壯觀的感受。所以引導小學生進行習作的互評互改,可以先從形象方面的點評著手,判斷其是否符合書寫規范、字跡是否潦草,而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習作測評中,頁面整潔度也是重要的加分項。
(三)咬文嚼字,進行語言評述
其主要是指對習作當中的錯別字、病句、語言模糊、使用不當的詞句進行評改;對行文論述是否有層次性和邏輯性進行評論。在具體操作方式上,組長可以帶領小組通讀文章,一起修改基本的語言字詞錯誤,目的在于讓更多學生融入點評環節當中,調動其積極性和參與度。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點評必須要以尊重原作者為前提,不能將點評當作文字的抨擊,更不能將原作修改的面目全非,違背其初衷。
(四)尋找亮點,品頭論足
對于小學生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們思想的結晶,都是他們思考和認知生活的結果。所以在互助點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斷以欣賞的目光去認真審視和解讀每一篇習作,用筆勾畫出自己所認為優美的字句、有趣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尋找其他同學筆下的亮點;另一方面,凡是優秀的作文必然會有出色的布局,其從文章的題目、段落的設計到后續內容的設計都值得點評、都值得關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演講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其他同學作文的看法,嘗試點評、更學會點評。
(五)概括評價
這種概括評價強調學生在接觸文章之后所產生的第一感受,即文章是否能觸發你的情感,是否在文辭上給你造成特別的感覺,是否讓你覺得新穎等等。換言之如此點評的過程,在于讓學生更多的從別人的作文當中找靈感、發現優點,然后通過言之有物的點評,也為自己的后續作文帶來一定的靈感和啟發。
總而言之,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懂得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懂得不斷完善習作評價的方法,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更促使其轉變評改理念和思維,在互助過程中不斷提升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周甜,譚習龍.云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練習課的教學探索——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簡稱歌》的課堂實錄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7(29):56-57.
[2]姚雯.淺談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以《孫中山破陋習》為例[J].名師在線,2017(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