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君
摘要:民辦學校教育,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也是由來已久。學校德育管理者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師生,引導他們以更長遠的目光,自覺地承擔神圣的責任,自覺地維護學校風氣。基于此,本文提出德育管理策略,旨在把學校建成一個精神圣地、文化基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精神價值導向。
關鍵詞:初中學校;具身德育;思想道德教育
左傳中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次之為不朽。”意為:立德為首,萬事從做人開始,立德有德,實現人生的道德理想。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確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方向。立德是基礎教育,它要為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走向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時代下的民辦學校應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堅持教師為先,打造優秀教師隊伍
打造優秀教師隊伍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學校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優秀教師的選擇,注重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選擇德育教師,包括德育課程教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過程中必須要把教師的德育能力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打造優秀教師隊伍必須要注重先進工作者的引導作用,學校可將優秀教師工作事跡進行廣泛的宣傳和表彰,通過這種方式在學校范圍內形成向優秀教師學習的氛圍。先進工作者的引導在教師群體具有正面引導作用,在引導過程中有助于形成德育教育的共識,實現德育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堅持“德育先行、立德樹人”的原則
學校德育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初中生的品德意識、人生價值觀還處于培養的階段,依靠學生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然不切實際。因此,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應從學生日常管理規范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行為導向的方式培養學生。
具體來說,學校德育教育中,對剛剛入學的新生應從學校層面開展多角度的德育教育,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班級日常管理規范》等為內容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具體的德育實施過程應由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負責,一般規范教學應在一周左右,通過集中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自身在校期間的行為準則,通過準則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通過德育教育幫助學生了解愛國、誠信、友善等基本內容。
三、注重每個學生成長,重視德育工作
對于學生德育的重視,既能從根本上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也能培養具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時代人才。首先,從學校層面,重視德育,應當把這項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其次,從長遠來看,我們要對這項工作合理規劃,建立規范的機制保障、客觀的考核和評價,這些都需要結合學生德育實際工作不斷總結,形成符合自身學校的運行模式,這些工作的開展都源于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
最后,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和影響是極大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通過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宣傳報道等凸顯德育的地位,同時,創造積極向上、風清氣正,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環境,為學生提升政治素養提供客觀條件。對于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有利于改變長久以來對學生評價的價值導向,培養真正的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培養師生情感,架起溝通橋梁
師生關系離不開相互善意的溝通和陪伴。每一個老師的都愿意和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有一種正常、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事實上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在這個經濟裂變和知識傳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寬,師生情感交流的距離卻在不斷拉大。民辦學校在這方面做了示范,老師的辦公搬進教室,老師和學生一起用餐,學生一進入校園就在老師的陪伴下學習和生活。
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身心快速的成長,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老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有老師的“陪伴”交流,不僅可以促進師生關系,還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需求,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內心不滿甚至憤懣的心情,正確引導學生,促使其健康成長。
學校德育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積極開展各類比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主題,例如演講比賽、紅歌比賽、趣味運動會等多種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參與的過程中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所思和所得。校園文化滲透德育內容非常必要,會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行為的引導,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整合學校的集體力量,共同做好開發工作。
五、加強家校共建,形成家校德育合力
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5<2”的不匹配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在校5天的德育教育比不上學生在家2天的德育教育,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很好但從家里回來又大變樣,這也是很多班主任、德育教師詬病的地方。因此學校德育教育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家校共建的方式,形成德育合力。
一方面,學校德育過程中班主任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德育內容、德育形式等方面達成共識,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統一;另一方面,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積極做好家長思想教育工作,積極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長教育觀念的滲透,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的統一,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結論:新時代下的民辦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社會主義教育園地站穩腳跟,求得發展和壯大,關鍵在于辦出特色,開展特色教育贏得家長和社會的認可。總之,新時期民辦學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學校全盤考慮、全社會通力配合。
參考文獻:
[1]朱春鋒.初中校本德育課程開發實踐建議[J].教書育人,2019(28):10.
[2]陳親泉.對民辦初中學校德育的幾點認識和思考[J].甘肅教育,2019(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