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畢業生的寫作能力作了如下要求:
1.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
2.能獨立起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
3.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
4.能簡要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據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根據大綱的說明,初中生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而在學習英語時,其重要的輸入途徑之一是閱讀,而英語寫作則能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是語言輸出的一種方式。但是,初中生往往就是在英語寫作方面比較薄弱。為了能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寫作能力的培養,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究。
6.課前組織活動,增加詞匯量
課前活動就是指在每節課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把本節課要學到東西加入進去,讓學生提前接觸。教師要通過活動把學生帶入到設定好的語言情境中,只有進入到情境中,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對知識產生求知欲望,這樣,才能帶著良好的心態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習英語(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交通工具的圖片,在為學生注入新詞匯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是以提問的方式,問問學生們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學生們都是怎么上學的,學生們肯定會爭先恐后回答,這樣,就能將單詞和句型全部都呈現出來,之后的閱讀也會變得更加順暢。還有一種,可以先讓學生看書里面的插圖,猜測一下,這節課要講的是什么,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激活,學生會充滿期待的進行之后的閱讀,他們會想知道自己的猜測對不對,這樣,更會加深學生對新詞匯量的印象。
7.用讀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
對于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大致分為四個過程,分別是略讀、訓讀、精讀和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分析篇章的結構,熟悉文本的體裁,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略讀,就是在重視詞匯積累的的同時要掌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文脈。例如:在學習英語(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大致的略讀一遍,根據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大意,而大意就是寫作的提綱,對寫作非常重要。尋讀,訓練的是在閱讀中篩選信息的技巧。初中英語閱讀體裁各異,有寫人、寫事、書信、新聞稿等等,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總結,讓學生對基本格式、結構、常用的語言方式、寫作特點等著重注意,又如英語(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2 This is my sister.這一課,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的是“我的姐姐”,閱讀完之后,可以讓學生們寫一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加深一下對此文本的印象。精讀,就是對細節的關注,鍛煉的是學生的專注度,讀完之后教師可以用文章里的單詞或句型讓學生造一個句子,為以后的寫作打基礎。朗讀,就是一個熟悉和加深的過程,在朗讀過程中既能感悟英語語言的表達習慣,又能增強語感,使學生養成寫作的思維。
8.用讀來促進寫作的能力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足,而初中英語作為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不僅材料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也非常豐富。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可以通過各個方面來匯集語言信息,累積到的詞匯量可以作為作文素材和表達方式的源泉,因此,英語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
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寫作,來達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讀過的文章寫一篇類似的,目的是培養其寫作的能力。通過閱讀,學生會吸收和消化語言知識、語篇知識、策略知識和文化知識等,而內心的情感是要通過寫作表達出來的,仿寫,就是鍛煉知識遷移的能力,在遷移中使能力不斷的突破。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改寫,在原文中改一下,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文本,使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實踐,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使學生對寫作充滿信心。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創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編寫故事的內容,或者可以對此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學完英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理想的文章,說一說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更好地發揮出來了。
結束語:
英語閱讀與寫作是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寫作教學的結合,以寫作作為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可以引用教材的閱讀文本為學生發現寫作的話題,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寫作能力的培養,長此以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勢必會得到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