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潤蘭
摘要:學困生的定義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學生,其主要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應付。從定義上看實際每個學校甚至是每個班級都存在學困生,這些群體是教育工作中的重難點,解決農村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問題,提高農村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這是許多教學工作者一直進行探討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對農村初中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探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對策
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近些年以來,英語教學在農村學校受到了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英語的詞匯量逐漸增多,課程難度不斷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會隨著難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初中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情況越來越嚴重。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針對英語學習困難學生,需要家庭、學校、班級的幫助和支持。
一、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現狀
學困生的智力通常得不到全面開發,達不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必須經過教師的針對性教育才能實現轉化目標。學困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積極思考,注意力也不集中,對于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總是抱著逃避的心態。其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學困生數量也呈現遞增的趨勢,初三學困生明顯多于其他年級。學習單詞并識記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環節,但學困生大多在這方面存在問題,單詞量缺乏使得學生成績不理想,進而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或聽力考試中無法聽懂,學生越發抵觸英語學科。而語法則是讓學困生普遍頭疼的問題,學困生不易理解語法且應用效果較差,學困生在寫作時審題困難且缺乏相應的寫作技巧。以上幾個方面問題的存在,使學困生的數量持續上升。
二、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
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困難的成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社會因素是不可忽視的,如農村留守兒童的大量出現,他們不僅在生活上存在困難,學習上困難幾乎不可避免;學習模式,學習環境的改變,也讓一部分學生無所適從。家校聯系不緊密,家長對子女接受教育的關注度以及家長的文化程度較低,不能給予孩子學習上的幫助等也間接造成孩子學習困難。對于這些現象的思考,筆者決定以《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研究》為題,探究農村初中學生這個特定群體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以及解決對策,以此提升學校教育及教學質量,為農村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并形成可推廣的經驗,為當地農村中學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盡微薄之力。
三、改善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對策
(一)建立良好新型師生關系、發揮家校聯合協同作用
在學困生的形成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中,教師應在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現實需求、興趣愛好、實際困難以及心理問題的基礎上,開展心理干預指導。教師應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困生交往,增加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便于教師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幫助學困生樹立正確的認知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教師應加強與學困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盡可能創設英語語言環境,鼓勵學困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教師和家長要就學困生在校學習情況及在家學習狀態進行及時溝通,從而充分發揮出家校聯動作用。
(二)激發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重要,只有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同時,初中英語教師還要主動尋找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辦法,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完成轉化學困生的目標。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在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同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嘗試各種方法,可以利用多媒體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開展分層教學照顧學困生學習感受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是科學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注重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感受和學習需求的有效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分層教學照顧學困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知識的需求,先從學習薄弱處進行輔導教學,這樣才能讓學困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不會因為與優等生相比而產生自卑感,從而會讓學困生不會輕易放棄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時,教師可以借助分層教學的優勢,讓學困生觀察課本圖片中,尋找自己不認識的陌生單詞,并試著通過標注和自主查閱詞典學會單詞的意思和發音,讓優等生和中等生通過文本信息進行對話練習。然后在優等生和中等生掌握對話語句和內容后,與學困生進行對話練習,讓他們與學困生進行互動,借助同學之間的互動性和不服輸的心理,讓學困生參與到對話練習中,從而在滿足學困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與優等生進行互動對話,從而為學困生帶來全新的學習感受,提升他們的對話能力,這樣可以讓學困生融入其他學生群體,共同進行課堂學習。
(四)增加課外英語實踐的機會,因地制宜制定英語學習計劃
課外英語活動在農村或鄉鎮教學中幾乎很少實現,課外實踐活動實際上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視野十分有利,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生動豐富的課外英語實踐對于學科的學習十分有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學校可以組織課外實踐,在老師的引領下,走出課堂,以生活為課堂,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與寫作,以此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結束語
總之,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產生有個性差異因素、學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對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問題,人們進行了深入思索,一方面需要老師上好課,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在學習上提供科學的學習指導。只有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成長,那么我們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就是一種全新的現代教育。作為英語老師,我們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千方百計幫助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幫助“學困生”揚起理想的風帆,這對于初中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韋佳影.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28.
[2]郭鵬輝.淺析武都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應對策略[J].校園英語,2019(47):190.
[3]張素敏.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方法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9(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