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朱寶潔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發展的靈魂,意義重大而且深遠。民辦高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體系里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承擔了地區經濟建設和科技革命的先鋒角色。因此,如何打牢基礎,提高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探究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問題形成的因素和機制將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民辦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當前的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需要具備更高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建立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對未來,教育需要創新,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里的重要組成,應該更加積極主動的承擔起未來的國家建設和科技革命的使命,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源源不斷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創新創業教育一般涵蓋課程、理念、師資、平臺等方面,不過民辦高校由于獨特的辦學體制,建校時間短、資金渠道窄、學生錄取分數偏低等客觀原因導致普遍存在著制度建設落后、文化活動層次較低和學生創新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從這三個方面來探究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將更有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1.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問題
1.1制度建設落后
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制度建設還較為落后,不夠健全。比如學制彈性余地小,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能力、個人或家庭情況安排修學計劃,主動性難以發揮。學習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重筆試、重理論的考試評價方式仍未完全改變,對學生的課外學習和過程管理考核未得到足夠重視,知識應用、實踐創新能力的評價改革開展不夠;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在整個學業成績中所占比重過大,創新創業的學分積累和轉換機制還沒有完全規范。
1.2校園文化活動的深度不夠
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種類較為豐富,但是文體類型較多, 社會實踐類、專創融合的活動相對不足;學校缺少主動引領和培育機制,教師一定程度上的指導缺位使一些校園文化活動與專業學習結合度不夠;學校的整體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高水平、高品位的創業活動還比較少。
1.3學生創新熱情還有待激發
民辦高校近些年不斷提升對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視力度,雖然積極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學術報告、創新創業講座和專題培訓,但是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度不高[1],要靠學校的統一組織才能參與其中。另外學生對教師的課題興趣不夠濃厚,主動加入課題組的意愿不夠強烈,不能更好的以問題和研究為導向,帶動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創新,去鉆研探索和聯系實際。
2創新創業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2.1未建立良好的制度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個方面的支持與配合[2]。民辦高校雖然明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長期以來重管理輕服務的意識導致創新創業的很多制度流于形式。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過程,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深入教學一線,需要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意識和能力等進行持續廣泛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需要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時引導幫助,否則就很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即使出臺了相關的制度,也是各自為政,流于形式,很難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2.2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不夠深入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普遍建校時間不長,重“硬件”投入,輕“軟件”投入[3],對于高水平高層次的創業活動投入較少,不管是從財力、人力還是物力上支持力度還不夠。即使開展了高層次的創新創業活動,卻由于活動不能與育人相結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導致活動結束后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流于形式。
2.3個人興趣變遷,學習模式不新
首先,民辦高校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4],比如在分析理解能力、研究創新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導致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不足,研究探索能力不夠,應用創新能力不強。
其次,民辦高校的學生情商普遍較高,溝通、組織等能力較強, 對參加創業活動也有熱情,展示自己的長處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是民辦高校的學生卻缺乏對學習目標的堅持以及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沉穩與耐力,個人興趣變化也相對較快。創新創業的過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創業的過程和周期相對漫長且具有難度,這會使得學生創新創業過程無法持久,多次改變,難以堅持。
最后,民辦高校的部分學生的學習模式還停留在“教師進行講解知識為主,自己可以學習方式為輔”的層面上,還沒有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走出來,習慣于“聽知識”“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不了解自己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角色定位,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不強,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課教師身上,把教師當作知識的來源,把課堂作為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
3.創新創業教育改進措施
通過構建高校學校領導層面、學院層面、行政部門層面三位一體的校園文化管理體制,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和“青年紅色逐夢之旅”實踐活動等項目建設,為校園文化活動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完善學科競賽、大學生科研立項、實驗室開放、科技文化節、創意市集等校園文化活動平臺的建設,打造創新創業品牌項目,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科研以及創新創業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創新活動主題、豐富活動內容、改進活動形式,努力創建高品位的校園文化。運用“互聯網+”技術,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創新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不斷順應地區、國家的新經濟新發展的要求,盡快形成我敢闖、我會創的新時代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黃鈺,楊依.民辦高校創新創業社團的學生參與度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為例[J].冶金管理,2020(21),120-121
[2]黃婕,孫艷麗.知識生產模式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05),11-17
[3]劉曉莉.試談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以河南省為例[J]. 鄭州師范教育,2018(06),32-34
[4]楊海燕.民辦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99.
[5][美]德里克博克(DerekBok).大學的未來;美國高等教育啟示錄[M].曲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