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山
摘要:隨著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如何更科學、更有效、更系統的應用新媒體,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至關重要。由于新媒體的突出特點,將其應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可以推動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體系建設,但目前許多農村學校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二者相融合比較薄弱,直接導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制約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鑒于此,本文對新媒體下農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農村;新媒體;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策略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新進代,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深刻認識到新媒體的價值,緊抓機遇,善用互聯網絡、新媒體技術,構建多元思政教育模式,才能進一步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努力在適應新媒體、應用新媒體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但是,由于農村相較于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來說,社會環境較為封閉,農村學生長期處于此種民風淳樸、人際交往單一的環境中,形成思想單純、心性純潔的個性特征,所以其在突然遭受巨大文化、思想沖擊情況下,很難第一時間找準定位、加強自我判斷能力,進而在繁瑣復雜的信息環境中迷失自我。
一、新媒體下農村初中思政教育工作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一方面,互聯網絡、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農村思政教育發展提供良好機遇。新形勢下,互聯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大大增加了學生獲取思政教育知識的渠道,使農村學生除課堂之外,能通過各種網絡學習平臺獲得想要知識信息,讓其知識理論庫得到完善。此外,教師也能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整合相關思政教育知識,并通過新媒體技術將這些知識理論融入課堂教育中,以此豐富思政教育教學形式,構建符合現代學生需求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農村思政教育效率。
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促使學生物質觀發生轉變,忽視基本德育素質的培養。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村學生與外界的聯系,使其能夠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并對這些事物產生強烈向往,以致于心理不堅定者產生不良物質觀,更有甚者對物質產生依賴感,從而嚴重影響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同時,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情況下,部分家長從小就開始向學生灌輸知識改變經濟條件的片面思想,致使學生將學習重點放于文化課程上,忽視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嚴重者形成品德缺失。
二、新媒體下農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策略
農村初中思政教育要想提升教育成效,必須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和模式,圍繞思政課程特點形成獨特的課程模式,圍繞學生特點形成適合學生的課程理念,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提高思政課的有效性。
1、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使新媒體更科學、更系統、更有效的應用于農村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首先要在創新農村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狠下功夫,至關重要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提升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綜合性、系統性,大力推動新媒體與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農村學校應當切實加大對新媒體的投入力度,著眼于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切實加大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的投入力度,為教師應用新媒體開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2、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運用新媒體技術的突出特點大力推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放性、互動性、融合性建設。著眼于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合,進一步加大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拓展性、融合性與對接性,突出方方面面力量、智慧的集聚性,進而能夠進一步強大工作合力。打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也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特別是要切實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功能”,努力使新媒體發揮積極作用,如利用“抖音”平臺開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制作宣傳、教育、推廣“短視頻”的方式,大力加強對初中生思想觀念、學習意識、規則意識的教育和引導,使初中生能夠深刻認識到規范自己、管理自己的重要性。
3、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對于做好新媒體時代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還要在優化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新媒體的功能與作用得到更有效的發揮。要運用新媒體進一步拓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要在培養初中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方面下,如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其中,既要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也要強化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通過“線上”與“線下”有效互動,最大限度培養初中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著眼于培養初中生“文化自信”,積極引導初中生在網絡上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開發工作,建立紅色教育資源數據庫。優化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還要運用多媒體PPT,“微課”“慕課”等開展理論教育,并且強化數據分析,提升初中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要開發更具有吸引力和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將其上傳到各類平臺,引導初中生在平臺上進行學習,并要取得相應的學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的盛行,不但對農村地區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起重要推進作用,還加深了農村地區群眾與外界間的聯系,尤其是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農村學生,可通過互聯網與各種新媒體來獲取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拓寬視野、增強自身學識見聞。因此,農村學校應積極推動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通過這兩種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建立當代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元化教學形式,增加思政教育知識在農村地區的傳播途徑,引發學生好奇心,進而強化學生學習欲望,加快思政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進程。
參考文獻:
[1]任杰.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4):211-212.
[2]張晴.農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0):181-182.
西峽縣寨根鄉初級中學 47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