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梅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教學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處于正常發展的良好趨勢,但由于教學觀念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地方,如: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很難實現美術課程的價值及美術核心素養。無論在培養學生的動力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關鍵和有效方法是在教學中探究創新的基本途徑,從學生能力差異出發,設計和實施教學“五段式課堂模式”,開展差異教學,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提高與發展。
華國棟教授在《差異教學論》中明確提出了“差異教學”的定義:“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的教學。美國學者CarolAnnTomlinson認為,在差異教學課堂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來主動設計和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成果。美國學者DianeHeacox認為,“差異教學”是指教師改變教學的進度、水平或者類型以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學習風格或興趣。由此可見“差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謀得自身的最佳發展,獲得相對于自己的學業成功。為此,我在美術課堂中結合“差異教學策略”開展了“五段式教學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一、“五段式教學模式”結合“差異教學策略”的課堂教學結構的開展。
1.課前測查
做好第一段前測會為后面的整體學習做一個很好的鋪墊。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主體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學習。
以一節美術課《剪貼紙版畫》為例,通過前測,讓學生對版畫及版畫分類進行了解。通過總結發現學生自主學習后對單色紙版畫的一種方法“剪貼紙版畫”的學習非常感興趣,被這種取材和制作方便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所吸引。為此,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確定了新課的學習課題,并且按學習興趣和技能展現分成8個學習小組,經過研討后由每組小組長選取一份或者多份學習任務單——“版畫素材”為新課學習做準備。
2.出示教學目標
實施“第一段前測”學習后,我們從學生差異出發,確定了基礎目標和提高性目標。將教學三維目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融入到“差異目標”中,依據學生在學習基礎、興趣、方法、習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分層次教學——通過“基礎性目標”和“提高性目標”鼓勵學生挖掘潛能,突破自我。
國際超常教育主席吳武典教授說:“資優教育的雙重任務之一是:以教育目標而言,追求所有人的卓越意味著所有兒童都能發展他們的獨特之處,不論其技巧、能力、才藝或興趣如何,都能有最大的發揮,這有賴于尊重個別差異。”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與提高發展性,因材施教。
3.探究學習與“異質合作”
探究學習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自主學習,二是合作學習。分層次教學主要是從教學方法策略角度來照顧學生的差異;而差異教學強調采用系統的方法策略來照顧學生的差異,例如不僅強調“同質分層”,同時還倡導“異質合作”等,更有效地照顧了學生的差異。我在《剪貼紙版畫》一課中,把班級學生分成了8個相對同等層次的學習小組,然后每個小組又按照學習能力差異進行不同分工,由小組長分配組員合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發揮小組間的交流合作,互幫互助完成一幅或多幅完整、美觀的“剪貼紙版畫”作品。不僅體現了小組間的同質學習,又體現了小組成員間的異質“強幫弱”的互助提高,達到了個體發展與共同進步發展的學習目的。
4.課堂驗收與反饋(展評與匯報)
開放的多元化學習情境需要師生一起建立,為此要同時培養建立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的學習型集體。“差異教學”的研究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了教師對課堂的引領能力,更提高了師生共同學習、合作學習、相互學習的能力與動力。針對“差異教學”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目標——發展學生主動的學習能力。
例如《剪貼紙版畫》這節課,通過學生作品展評,學生代表談作品的心得體會和制作經驗,在分享交流的同時,學生們可以對制作過程進行進一步思考:例如:“油滾上墨的方法、技法,角度、油墨不勻該如何處理等”。再如,在《清明上河圖》一課中,每個小組通過選擇項目學習,通過共同討論與探究后在班級進行“清明上河圖”賞析成果匯報,同時其他小組補充不同的見解所感,這些做法就是一種互助學習與展示提高的反饋。
5.反思,總結與拓展
在我國目前仍以大班教學為主的教育環境下,由于教育體制、師資、課程、教法、教育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差異教學研究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學生即使在同一個班級里,受教育的機會也不一定是均等的。在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面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加強學習,摸索規律,幫助學生實現最大限度發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促進“教育的公平”。
二、實施“差異教學策略”與“五段式教學模式”還需要輔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教學媒體普遍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有特色的一道風景線。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可以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如“微課”的應用就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容易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知欲,激活學習興趣。例如:我在《剪貼紙版畫》一課里播放了自己錄制的“剪貼紙版畫——小黃人”微課,它能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學習帶來的樂趣。再例如,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或是合作學習環節,教師可以選擇播放有針對性的視頻音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清明上河圖》一課里,播放李玉剛演唱的“清明上河圖”歌曲,同時輔以“清明上河圖”動態圖,立刻讓學生感覺耳目一新。此外,還可以應用“智慧課堂教學”,網絡在線視頻學習等多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讓課堂內容有新鮮感,進而增進師生間的課堂融洽感。
教師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處理好師生關系對學習環境和開展教學有著重要影響。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承認并理解學生的差異,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提供適合他們的教學,通過有效互動,形成共同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自我發展。
總之,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適應21世紀文化、經濟、科學的發展,使國民素質與時代的發展要求相協調,使國家保持競爭優勢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所說,“差異教學是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通過在美術課堂中實施“差異教學策略下的五段式教學模式”實驗與研究,以滿足美術課堂中學生的不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尊重差異,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