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婷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護理路徑標準應用于CT增強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共抽取了180例實行CT增強檢查患者,通過抽簽方法分組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2個組別,每組均各(n=90)。試驗組施行臨床護理路徑,參照組施行一般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間的差異。結果:①試驗組的增強檢查時間,與參照組的增強檢查時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②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與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具有統計學的差異,P<0.05。結論:CT增強護理中實行臨床護理路徑,在縮短增強檢查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的優勢突出,建議在臨床方面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標準;CT增強護理;應用效果
當前,我國醫學影像技術不斷優化,現代疾病診斷中實行CT增強檢查非常必要,實際檢查期間為促使患者及早順利完成檢查,需要降低檢查的風險、確保整體護理服務的質量[1]。因而,本次研究將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的180例實行CT增強檢查患者為探究對象,評價臨床護理路徑、一般護理的應用價值。
1.資料情況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情況
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抽取180例實行CT增強檢查患者,以抽簽方式分組均分為了試驗組、參照組。其中試驗組男性人數為50例、女性人數為40例;年齡范圍20~86歲,中位年齡(53.4±5.5)歲。參照組男性人數為52例、女性人數為38例;年齡范圍20~85歲,中位年齡(52.5±5.3)歲。試驗組及參照組的臨床相關資料比較,未見統計學的差異(P>0.05)。
納入標準:內臟器官功能不全;水腫;嚴重感染;患者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藥物過敏史;甲亢;精神障礙。
1.2護理方法
1.2.1參照組實施一般護理,主要為患者講解CT增強檢查的必要性、操作的流程。
1.2.2試驗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①構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該小組通過科室主任、臨床醫師、護理組長和護理人員構成,通過小組成員共同編制CT增強注射造影劑護理路徑表,然后嚴格遵循護理路徑表內容開展護理工作。②CT增強前對患者閱讀CT增強護理路徑表作以指導,使其可以準確掌握CT增強過程、可能會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旨在促使患者做好CT增強護理前相關準備工作[2]。除此之外,需實行核對、評估,構建靜脈通道、提前將相關需要的設備、藥品準備好。③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對端正檢查臥位進行指導,使得患者呼吸節奏保持穩定,同時固定患者的四肢,在快速注射造影劑的時候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表現,需立即上報并處理[3]。告知患者在完成操作后于留觀區休息0.5h,沒有出現不適感即可自行離開,并囑咐患者多補充水分,目的為使造影劑盡早排出。另外,需和患者確定領取檢查報告的時間,明確相關需要注意事項,要求完成一項工作后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作以記錄處理。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觀察兩組增強檢查時間、護理滿意度差異性。
1.3.2采取醫院方面制定護理滿意度量表,按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評估,前2項指標相加之和×100%=總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處理情況
本文涉及臨床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數資料試驗組、參照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經%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試驗組、參照組增強檢查時間比較,以均數差X±S代表、t檢驗。對比顯示結果為P<0.05,統計結果存在顯著的差異。
2.結果
2.1兩組增強檢查時間對比狀況
兩組在增強檢查時間方面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狀況
兩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對比,差異性突出,P<0.05,如表2。
3.討論
臨床方面多在內科檢查中采用CT方法,但該種方法的應用不能滿足患者實際需要,因而本次研究施行增強CT檢查,利于獲取準確、清晰的檢查結果,為臨床醫師客觀評判患者的病情提供良好支持[4]。CT增強檢查時快速注射造影劑,這個過程中部分患者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表現,比如:惡心、嘔吐、眩暈等,沒有在第一時間處理無疑會對檢查結果構成嚴重影響。需要注意的是,CT增強檢查患者接受檢查、處于陌生環境、注射造影劑等條件下,容易導致患者機體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此時不能保證檢查圖像的清晰性。針對于此,應實行臨床護理路徑,在患者就診~出院進行護理指導,遵循護理日程計劃表開展護理工作,明確檢查、護理的具體內容,從而使得護理工作更加細致、系統,確保整體護理工作的質量,同時防止發生造影失敗、圖像質量不合格、不良反應等狀況[5]。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CT增強護理中,有助于縮短患者增強檢查的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新枝,李玲玲,祁曉磊.規范化護理流程在CT引導下納米刀消融術治療胰腺癌中的應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1):241-242.
[2]郭麗娜,劉延錦,王愛霞,等.標準化護理協作流程對院內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rt-PA靜脈溶栓時間延遲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17):160-163.
[3]徐蕾,李惠民,程愛蘭,等.兒童胸部CT檢查極限低劑量的可行性[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8,38(6):461-465.
[4]唐軍.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對18F-FDGPET/CT顯像診斷效能的影響[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8,38(8):582-583.
[5]胡穎新,賈鳳菊,臺樺,等.腦囊尾蚴病患者治療后腦CT影像學特征變化[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8,030(005):523-52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