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冰
摘 要:最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工程項目數量以及規模正在與日俱增,建筑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發展到白熱化程度。為了能夠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獲得一席之地,企業往往將主要財力放在了市場競爭方面,但是忽略了針對于工程項目實施造價管理和控制工作,沒有能夠針對于物資采購成本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缺乏相對統一以及規范化管理辦法和管理原則。因此,為了能夠縮減采購成本,需要集思廣益,采取合理措施對于工程項目當中物資采購成本進行管控。
關鍵詞:企業;物資采購;成本控制
1 影響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因素
1.1 采購物資質量不達標
(1)采購物資的質檢部門不完善。物資質量是生產環節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許多企業對于采購的物資質量關注不夠,往往只關注采購物資的成本和交易量,對于長遠的發展規劃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劣質低價的產品在采購的環節中不加以把關和控制就投入生產環節,不僅造成后期生產的產品使用壽命低,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成本投資上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質檢部門,對采購的物資質量進行監督和抽樣以確保生產產品質量的保證。(2)采購業務人員綜合素質待提升。采購是一項長期并且勞累的工作,它的流程復雜繁瑣,采購物資的選取過程中往往需要前期大量的市場調研,了解市場中不同的物資價格,因此采購人員應具有專業的素質,其并要積極的尋找合適的采購渠道,以及對先進的采購方式能夠更好地學習和利用,而企業在招聘采購人員時不加以嚴格把控,往往希望以低價的工資為標準,不以采購人員的素質作為評判標準,因此可能導致后期采購過程中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技術不專業性造成了許多問題和困難。
1.2 企業物資采購的市場信息因素
企業物資采購一定要先進行市場的調查和研究,保障采購的物資要符合當時的市場行情,保證采購的物資價格在合理的控制范圍內,所以,物資采購人員要時刻的關注市場的價格波動和質量等信息,才能在此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企業物資采購成本。
1.3 企業物資采購的物流因素
企業進行物資采購就一定離不開運輸的問題,如何選擇正確的運輸方式和存儲方式是影響成本的因素之一,我們主要采取最短路線、時間、最佳存儲方式等條件進行物資運輸,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物資的運輸成本,進而降低企業的物資采購成本。
2 加強企業物資采購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
2.1 建立采購成本管理創新意識
在經濟新常態下,需要突破傳統的固化思維限制,對于采購成本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具體來看:首先要對經濟新常態的概念進行正確的認知和了解,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多企業都需要進行轉型,需要企業具備更強的經管能力。所以企業應該重視經管機制的建設和完善,特別是在采購成本管理方面,要建立規范和健全的管理機制,從而有效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其次,要對企業采購工作的范圍進行適當的增加,而不是僅限于賬目方面的工作內容,這需要管理層增加對采購工作的認識。企業決策需要以管理會計為前提,使得采購工作能夠真正參與到經營決策過程中去。同時,要對采購部門結構進行合理調整,以確保各個部門之間能夠進行相互的配合。總的來說,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必然發生變化,無論是企業發展自身還是外部環境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創新意識,從而打造企業良好的采購成本管理體系。
2.2 建立健全的物資采購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物資采購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以免發生推諉責任的現象。物資采購管理制度還要進一步規范物資采購的申請方法、報批手續與審批流程等相關內容。在物資采購時,企業要從已有的信息庫或檔案庫中選擇最適宜的供應商。指定專業人員對供應商的檔案資料實行更新與管理。此外,企業還要構建一整套完善的物資采購活動績效評價體系,對各批次的物資采購成本予以對比和分析。需要格外強調的是,企業還需制定合理的物資采購資金分配管理規章制度,確保資金分配的合理性與資金流動的透明性,加大資金利用率,杜絕出現私自挪用等違法亂紀行為。
2.3 建立科學全面的物資采購招標評價體系
為了更好地使物資采購招投標在物資采購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進一步防范質量風險,企業應該抓住采購的質量和價格,質量大于價格,信譽大于價格原則,根據項目的實際特點以及投標過程當中的審查評標方法,適當地調整商務標和技術標的分值比例。這樣在保證結構科學合理的情況下,能夠對質量、安全、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對比,最終選擇價格優惠、信譽好、物資質量過關的供貨商。另外,要做到有價可比,就必須要掌握所有商品的價格信息。由此,要建立物資采購價格信息庫,及時收集有關行業定期發布的物資價格信息,利用互聯網手段準確地查找各種物資信息,與時俱進,關注價格的發展動態。
2.4 采購方式選擇
(1)定量訂貨法采購。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根據庫存情況制定采購計劃,明確庫存補充點與訂單批量。當庫存下降至補充點時發出訂貨需求,訂單量按照預先制定的批量決定。(2)定期訂貨法采購。企業方根據自身生產實際制定科學的訂貨周期與最高庫存標準,隨后采購部門按照訂貨周期進行采購工作,訂單批量主要依據實際庫存量與最高庫存量差額決定。(3)物料需求計劃采購本方法主要利用MRP軟件,依據企業主產業生產計劃、產品結構清單及庫存量等因素對實際生產計劃與物料采購計劃進行計算,采購部門按照軟件計算所得計劃開展相關業務。該方式的優勢在于計劃細致、市場反應靈敏、采購效率高。(4)準時化采購(JIT)。本方式主要依據企業生產實際需求制定采購計劃,需求方在對自身生產所需進行科學計算后,發出訂單,供應商則按照需求方提出的要求進行配送。本方式的優勢在于基于企業生產實際需求,在滿足市場反應靈敏的前提下,降低企業方倉儲成本。(5)供應鏈采購。本方式主要依托于供應鏈機制,采購環節主導者由需求方轉向供應方,實現這一模式主要依托于供應商管理用戶庫(VMI),需求方只需與供應方達成過幾次合作,系統會自動整合企業需求信息,并對相關業務進行預測,供應方可以根據預測確定相關物資生產與運輸計劃,主動以小批量多頻次等方式為需求方補充庫存,此時需求方庫存量的決定在供應方手中,而供應方應在確保物料庫存滿足企業實際生產所需的基礎上,降低其倉儲成本。
2.5 提升采購人員能力
許多采購人員的工作能力不強,在高強度調研和工作安排中無法達到當前所需的采購物資的標準。同樣許多采購人員并不完全了解市場,以片面、簡單的調研結果作為制定采購計劃的前提安排,從而導致采購計劃制定不完善、市場需求不明確、采購方案漏洞多的情況,從而影響企業采購的有效性。企業應當加強對采購部門的建設,以形成采購方案或采購手冊的形式加強規范化管理制度。其次采購部門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必須且緊迫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和發展路線制定有效的采購人員學習方式,從而保證企業在采購過程中減少錯誤的發生,提高經濟效益。
3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企業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潤,為了能夠獲得利潤需要企業盡可能縮減成本并且要保證質量,要求企業能夠高度的重視物資采購成本管理工作,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以及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燕.關于加強企業物資采購成本管理的思考[J].大眾投資指南,2020(6):156+158.
[2]趙國云.分析企業物資采購過程控制及管理策略[J].科技經濟市場,2020(2):107-109.
[3]袁順東.建筑施工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措施研究[J].納稅,2020(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