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璨 閻珠豪
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微課這種授課形式應運而生。然而微課短小精煉,通常是線下教學的補充。著力于“互聯網+”背景下微課設計及應用,本文將微課應用于《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中,探索微課的設計方法和流程,以期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交通管理與控制
0 引言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改變。“互聯網+”作為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的寵兒從一出現即被寄予厚望,它通過不斷與各行各業進行深度的跨界融合,創造了一個新興的2.0時代[1]。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應用在高等教育課堂教學中,極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手段,疫情期間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下,也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便利。通過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固定的教學時間,學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時間,授課對象也從校內學生擴大到社會人員,實現了讓知識走向社會,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大利用化。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授課模式,線下教學時間內學生沒能及時掌握的知識點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的回放進行鞏固和復習。
“互聯網+教育”的出現徹底地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完成定制化的課程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層面,這種新型模式的出現也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不小的沖擊。交通類院校或專業開設的《交通管理與控制》課程教學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創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成為目前我國高校一線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重要問題。
1 “互聯網+”背景下微課教學的應用優勢及存在問題
微課是“互聯網+教育”兩個領域深度融合的產物,是為滿足不同身份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等需求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微課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資源多樣”等特點[2],得到了廣大教學人員的普遍認同。
微課的特征[3]是時間短、內容少、類型多。根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長,微課教學的授課時長通常是5~10分鐘左右,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大大縮短了上課時間,學生的聽課效率明顯提高。與傳統的40分鐘一節課相比,微課通常是圍繞某一知識點或書中某一小節展開的,主題單一突出、指向明確、內容完整,學習者更能明確知道本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教學者能更好地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因此,微課的教學內容更加短小而精煉。微課的類型豐富,常見的以通過語言傳遞教學內容的方法有討論法、講授法等,此外還有結合音視頻元素的直觀感知法,授課中結合動畫資源、視頻資源,可以將死板、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學習者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在如今“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倡導下,微課已經成為一種受廣大學習者喜愛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到微課的建設中去,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也相繼開發微課資源平臺,越來越多的學習者也加入到微課的學習中去。
1.1 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目前大部分微課資源仍然以教師為主導,以“教”為主,通過講授傳遞知識點,學習者僅屬于“聽眾”的角色,未能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授課的教師一般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教育”這種全新教育模式的長處,仍然將傳統課堂的授課方式放入到微課中去,并沒有從本質上進行教學改革。
1.2 微課知識點缺乏體系結構
微課并不是傳統課堂的縮影版,而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著重講解的精簡網上課堂。然而一門課程許多個知識點所構成的微課視頻,并不是簡單堆砌,而是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方便學習者將知識點能夠串聯起來,從全局的視角來學習該門課程。某些微課建設不規范,知識點呈現碎片化的特點,無法突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影響學習者知識體系的構建,從而影響學習效率。
1.3 傳統課堂與微課未能有效結合
傳統教學課堂通常是40分鐘一節課,課內的知識點豐富,通常容易讓學習者抓不住重點。而微課視頻通常是5~10分鐘的時長,僅僅是為講解某一知識點而錄制的。因此,微課應該是傳統課堂的補充,講授者應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或無法用講授法很好闡述知識點的部分進行錄制,對“線上+線下”進行有效結合,以確保學習者能夠在難以理解該知識點的情況下反復觀看學習,從而扎實地掌握重難點問題。
2 “互聯網+《交通管理與控制》”微課教學設計及應用
“互聯網+《交通管理與控制》”微課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1)確定主題及知識點:根據我校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課程目標,確定該微課的各個知識點,即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規劃、交通需求管理與公眾參與、交通需求管理評價、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道路主要功能和接入功能、機動車速管理、機動車道管理、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管理、停車管理。
(2)素材搜集與整理:針對上述選取的知識點,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特別是無法用語言形象表達的一些知識點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管理等,盡可能找到相應的圖片、視頻等,能夠讓學習者更直觀的掌握。
(3)教學設計:確定每個知識點需要被掌握的程度,確定課程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確定知識點間的聯系;確定每個知識點學習之后應該思考的問題。
(4)腳本設計:確定每個知識點視頻的呈現方式,知識點講解的形式,如采用講授法、啟發式、討論式、基于任務驅動等學習方式或音視頻直觀展示等。列出每個視頻錄制的大綱,由于視頻要求講授者語言流暢清晰,因此如果在錄制微課視頻之前能將講稿列出,能減少后期視頻剪輯的工作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知識點的腳本設計如表1所示。
(5)視頻錄制:視頻錄制過程需要攝像機、麥克風、三腳架(穩定攝像機)、提詞器;錄制人員需要拍攝者及其協助人員。
(6)視頻制作:對錄制的視頻進行后期處理可采用Adobe Premiere等專業軟件進行制作,同時可以將步驟(4)中所列的講稿作為字幕集成到視頻中去,提高視頻質量,以幫助學習者可以準確地掌握講授者講授的內容。
(7)微課視頻發布: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到合適的學習網站上去,并將學習鏈接發送給學生,通過在每個視頻中提出問作為學生觀看視頻后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檢測學生是否有認真觀看學習。
(8)教學反饋:通過微課視頻的學習,教師可向學生發布問卷或者發布意見收集、統計、投票等方式,來獲得學生學習微課的反饋,并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
3 結論
“互聯網+教育”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對教育的普及有著積極作用,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為學習者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進行學習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微課學習通常與線下教育協同進行,要求學習者的網絡學習階段要有較高的自制力以及主動性,這樣才能體現出微課教學的優勢。在互聯網發展瞬息萬變的今天,教學人員只有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取長補短,才能做好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武新哲.“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足球教學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20.
[2]王彥槐.微課的特點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2):73.
[3]楊志軍,雷寧,汪洋,等.“互聯網+”背景下基于知識地圖的高中微課設計與組織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