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要: 以慶祝建黨 100周年為契機,對大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須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教學思路和學習方法。在教育目標上要破立有機結合,破除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侵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在教學思路上要整分相得益彰,既要從“四史”教育和思政課課程體系的整體視野把握黨史學習教育,又要厘清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各門思政課的側重點;在學習方法上要析理研學并重,本專科學生重在開展黨史的理論性學習,研究生重在開展黨史的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教學思路;學習方法
2021年 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大學生通過黨史學習,深刻認識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有助于引導他們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在內容上包容互濟、方法上協同互通、功能上同向同行,是面向大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能有效厘清課程主體內容的歷史源流和歷史邏輯,因而也是新時代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目標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可以促進大學生領悟中國精神、激發使命擔當,堅定“四個自信”,但就最直接的教育目標而言,則是滌蕩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1. 破除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侵蝕20世紀后半葉,蘇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濫,主要表現為全面否定蘇聯歷史和蘇共歷史,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其危害巨大,殷鑒不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社會政治思潮的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且有借助網絡新媒體愈演愈烈之勢。歷史虛無主義或借“學術爭鳴”、“重新評價” 之名,設置“理論陷阱”干擾理論認知和研究,或以戲說、惡搞的形式解構歷史,混淆視聽,或披著“言論自由”的輿論外衣攻擊中國共產黨、攻擊社會主義,企圖擾亂人心,滲透、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史宣傳、研究領域的歷史虛無主義亦極具狹隘性和片面性,表面看是一概否定,其實有貶有褒、有殺有捧,一方面對歷史上早有定論的“黑色人物”逐一“翻案”和“平反”,另一方面抹黑和否定黨史上的革命志士,質疑黨的歷史功績,對一些黨史事件進行歪曲,以此來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尤其是一些“網絡大 V”將歷史改頭換面,進行包裝和粉飾,以迎合一些人的獵奇心理,使詆毀黨史、否定黨的領導的言論不斷蔓延,企圖動搖部分黨史觀念模糊、意志薄弱的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對黨、對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決反對任何歪曲、丑化黨史的傾向,“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思政課承擔著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重任,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和危害、消解歷史虛無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干擾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教育學生學史懂史,滿懷尊重地銘記黨團結帶領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以客觀真實的黨史人物和事件駁斥各種歪曲黨史,丑化、攻擊黨的領袖和英雄人物的言行,避免碎片化地看待黨史而隨聲附和、人云亦云,乃至陷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泥潭。比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涉及黨的領袖人物評價時,針對歷史虛無主義以“理性思考”、“還原歷史真相”的名義,抹黑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和歷史偉人形象,教師應把毛澤東“放到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通過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向學生準確傳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毛澤東作為黨的領導核心的關鍵作用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同時以辯證思維客觀評價他晚年的錯誤。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針對歷史虛無主義污蔑、中傷黨史英模人物,可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關于保護英雄烈士權益、追究違法犯罪者法律責任的規定,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提供法治保障。
2.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
黨史觀是指人們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2021年 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深刻闡述了樹立正確黨史觀的問題,為我們看待黨史、學習黨史、運用黨史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正確黨史觀包括:堅持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在具體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中分析黨史人物;準確把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史主題主線,以及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黨史主流本質;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相輔相成,不能相互否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主體論;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等等。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把握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有利于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成為思想有魂、骨骼有鈣、行動有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2]奮力譜寫共筑中國夢的新篇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選[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