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紅星 熊舟


摘要:隨著我國道路施工建設的持續深化,市政道路挖方石質邊坡施工技術也逐漸被人們施以較大關注,對該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是目前行業的重點。本文主要通過對A市東縱線延伸段道路工程三標項目進行分析,從該城市的地理位置、周圍環境等因素切入,對“機械冷鑿+城鎮控制爆破+普通爆破”三種施工技術進行剖析,并提出改善建議,力求為現階段的工程施工提供借鑒。
關鍵詞:市政道路;石質邊坡;路基開挖
一、工程概況
A市東縱線延伸段三標線路是該城市十三五收官之年開始實施的項目,該項目全長3.43KM,歷經多個村莊,重點為該城市的主干道路B路。根據相關數據測量顯示,該項目K2+800~K3+080的開挖深度最大可達到31.5M。其實質的地質情況主要為中風化巖體,為較軟巖~較硬巖,基巖節理裂隙發育情況為發育~較發育,巖體破碎程度為破碎~較破碎。
二、施工重難點
該道路在施工的過程中,其施工的重難點主要有以下內容:在整體的施工段落當中共有兩個挖方段,K2+800~K3+080段所處的地理位置主要為村民生活場所,在該地理位置方圓1KM內,有小學、市場、幼兒園、寺廟等等,房屋較為密集且人口數量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K4+080~K5+267.878段所處的地理位置主要有警犬基地、安置小區、小工業區域等等,這些都不利于整體施工方案的開展。
三、施工方案比選
(一)路基開挖總體方案比選
按照爆破施工現場的具體環境情況,并結合我國對于爆破作業相關標準規范,可以得出在該區域開展爆破作業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采用普通的爆破施工方式,否則極有可能在爆破的過程中,生成一系列有害的物質對村民的日常生活、基礎設施、附近道路車輛等帶來嚴重的影響。鑒于此,在該工程石方進行開挖的過程中,整體的施工方案必須合理運用機械冷鑿的方式,或者是確保全部石方在整體的爆破開挖區域中,都能夠嚴格按照城鎮復雜環境的條件來開展爆破施工工作。
從整體工程施工范圍內的巖石結構情況切入進行研究,結合整體的施工條件以及內外部環境,可以合理地將施工區域按照一定的原則劃分成為一系列的施工區段,并對不同施工區段進行編號,按照地形條件的不同來運用機械冷鑿、深孔和淺孔爆破一種或者多種方式搭配。假如在整體的爆破區邊緣存在一定的重要設施、或者是有一定的高壓輸電線,必須設定保護范圍,以便運用人工開挖、機械處理等非爆破的方式,與此同時在邊坡開挖的過程中,還必須對住房區域附近的作業進行重點考慮,嚴禁使用“導爆索”的方式,必須使用機械冷鑿來進行開挖,從而保障邊坡的穩定和施工質量能夠達標。
(二)方案分析
開挖方案比選從經濟性與安全性及施工進度方面考慮,匯總比較如表1所示。
四、施工工藝
(一)機械冷鑿開挖施工技術
在路基開的過程中,主要有土方和石方兩方面的內容。土方主要是運用挖掘機的方式來開展作用,而石方則運用破碎頭的方式與挖掘機配合來開展工作。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邊坡石塊滑落至施工運輸平臺,從而給施工過程中的人以及機械帶來傷害,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搭建工字鋼鋼架以起到保護作用,確保人物財產安全。
在路基開挖的過程中,開挖的順序如以下圖2所示。具體施工順序:先對標1的部分進行開挖,該部分主要是石料運輸挖建所必須運用的施工平臺;該部分施工完成之后,便從上到下開始對標2內容進行開挖;而后開始開挖標3內容,該內容主要是石料運輸所必須借助的二級施工平臺;字后,以此按照數據的順序進行開挖,確保施工能夠順利完成,最后再進行(K4+800~K5+120)段左側抗滑樁的施工。
而從縱向方面,則按照施工的區域劃分成為了機械開挖區、石料棄渣區、石料裝運區,形成臺階性開挖順序,逐級進行,分段距離不超過25m,每級邊坡開挖時橫向布置動態臨時排水溝,運輸平臺兩側布置主排水溝,清運石渣運往填方區作為路基填料。待抗滑樁施工完成后對圖中標7和標8的部分進行施工。
(二)爆破施工技術
爆破施工技術是市政道路挖方石質邊坡施工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必須對施工道路進行充分利用,借助就近方便來開設出與各個工作面相互連接的臨時通道,在單路塹開挖段則可以充分運用道路半幅來當做是施工便道進行施工。因此,整體的施工順序有以下內容:
在按照相關劃定的區域內,從受保護對象的遠端入手,從上到下開始進行臺階式鉆爆開挖,而后便是利用機械進行運輸以及開挖,直到邊坡處進行爆破并開展支護分層作業的交替進行。在整個爆破作業開展的過程中,一般來講必須從上至下分層分臺階來開展工作,而臺階的高度必須嚴格按照每級邊坡的設計進行,在此之后便能夠在爆區西側或東面邊界線開挖的地方從南到北爆破開挖出工作臺階,并持續推進陸續實施爆破工作。從工程設計的開挖深度來講,這個方案對于該區域的控爆區的臺階開挖高度必須嚴格規定不超過4m,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控制3m作為分層臺階,并運用淺眼微差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已達到爆破施工的最終目的。
五、改進措施
第一,在市政石質邊坡施工的過程中,最起步的工作便是要對周邊環境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調研,了解居民生活區、學校、市場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及相關的電線、管線實施情況,從而能夠對保護區域進行劃分。第二,在施工之前,要對施工區域的邊坡巖石情況進行甄別,以便能夠對施工的參數選擇提供數據支撐。第三,在開挖之前,必須最好各項安全措施防護工作,可以通過采用圍欄圍住等方式,杜絕巖石滾落所產生的意外事件。第四,在機械開挖過程中,必須合理分配好各項作用,并注意搭配青云設備,以便能夠對破碎的余料進行及時的清洗,最大化避免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滾石。第五,在爆破施工中,要注意控制火藥的使用量以及爆破的順序,并進行及時的安全防護覆蓋,確保現有的公路不會受到過多的影響。第六,在質量控制方面,特別要注重開挖邊坡坡率控制,逐級用小型破碎錘進行修正,確保邊坡的平順。在巖質破碎的段落要小心處理,刷坡時要將松動的浮石清理放在第一位,邊坡的平順度放在次要位置,但不能陡于設計坡比。
參考文獻:
[1]張孝中,袁瀛,王文龍.工程堆積體土石質邊坡徑流特征及其產沙效應[J].水利水電技術,2018,49(9):133-141.
[2]楊華.路基高陡石質邊坡下柱式棚洞的應用與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16(12):78-80+94.
[3]張良榮.椰纖維植被護坡技術在石質邊坡防護中的應用[J].公路,2016,61(7):280-283.
[4]田開洋.巖質邊坡綠化技術及其施工方法選擇[J].西部探礦工程,2015,27(2):11-13+16.